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馬英九的兩岸棋局”座談會(全文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8 02:03:39  


座談會主持人黃肇松(台灣中國時報集團常務董事)(中評社攝)
林忠山(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中評社攝)
 
  吳玉山:很高興今天有此機會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就我自己理解的框架是,在競選期間,馬蕭團隊在一開始就具有優勢,但因為過去幾次的經驗,為了能穩當獲勝,他們除了以往藍營主攻經濟領域外,針對馬外省人的罩門,下了相當大的功夫,希望不要被對手得逞。因此,他們表示對本土的認同,遠超出前兩次的“總統”大選,在其各式各樣的語言、動作表達,長期下來,我想是產生若干效果的;這幫助他贏得此次選舉、也構成馬團隊執政的重要主軸,馬競選的兩大策略,一是強調經濟,一是認同本土,強調絕對不會背賣台灣;例如對台經營要標榜“愛台”十二項建設、long stay(長住計劃)等等。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會認為馬蕭是靠兩項大贏的,第一,他提供一個良好經濟願景;第二,他充分認同台灣。但問題也出來了,當他抓著這兩項進入“總統府”,又該如何面對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上,他已經把自己的經濟願景完全與兩岸關係的改善連在一起;因此,就他第一項願景來說,他必須快速地改善兩岸關係,並且得到對方善意回應,在這點上明顯做出成績來,才能實踐他的競選諾言。可是在另一點上,他又非常強烈地表示自己是新台灣人,把“不統、不獨”放在同一個位階上討論;可見他想好好經營這一塊,更何況任何一個政治人物一定會開始想下一個4年後的“總統”選舉;所以所有的計劃都由此而生,如就職“國宴”設在高雄、在“陸委會主委”人選上爆冷門,這些都是想要繼續深耕本土的意圖,處處考慮未投給他的544萬的人。這讓很多人措不及防,他們很懷疑,你不是說要努力推動兩岸、讓兩岸關係有所突破嗎?改善經濟不是你的競選主軸嗎?為什麼又要擺了絆腳石在路上?就我來看,這些都非常自然,因為他的競選主軸態勢本來就有兩塊,如果運作得好的話,可以居中平衡;如果運作得不好,兩面對你都會有所批評。

  順帶一提,我在他競選時就已經察覺到這一點,我一直在想他該如何對兩邊都有所交代?果然,他選後馬上就遇到麻煩,我很難過,但也很滿意自己的預測正確。當他的運動主軸如此,這些情形不可避免。

  郭正亮:我認為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都是在因應一個結構上失衡的困局而提出策略,陳水扁這8年代表他的策略失效,馬英九仍面對相同的難題,這是一個內外力量失衡的結構。我們先說外,“外”即代表建立兩岸的政治信任,這部分陳水扁很顯然是失敗的。一個是國際空間,中共的崛起,確實造成台灣國際地位的邊緣化,不管經濟面上的東協加一、加二、或加三,還是其他國際組織的政治力量。這種焦慮會使人急著想做些突破,扁政府過去用衝撞的方式不成功,這證明這項工作十分困難,而相對的馬英九這方面的策略為何,目前還看不出來。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也不斷地發佈軍力報告,即兩岸軍力失衡問題;這個問題真的愈來愈嚴重,因為中共的國防預算一直在增加,這也引發我們台灣內部對外軍事採購的朝野對抗,這個馬英九也同樣要面對,並不是說經貿和解,軍力失衡的問題就不存在。除了軍力之外,再來就是長期以來兩岸經貿的失衡,只有對外單向流動,造成對台很不利的環境;這部分馬英九比較容易處理,他只要鬆綁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若兩岸的信任度提高,簽署一定程度的協議,難度也不高。但他繼續往前走時,其他結構性上的壓力就會開始拉扯,因為那些力量沒有被解決。

  所以我評估馬上任後,經貿鬆綁應該可以先做,因為這是單方操之在我的問題;接下來國共的信任度較高,溝通的平台也較多,簽署非政治性的協議也不難。之後,馬就要面對國際、“國內”既有失衡力量結構對他的挑戰;如果馬經貿政策鬆綁政策的順序,引導到內部資源的失衡,內部的反彈力量就會迅速增高。而且台灣內部有兩個力量同時存在,一是輸入性通膨、二是分配性問題,廣義還包括就業問題。如果第一,開放陸客觀光來帶動“國內”消費、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低於三通、低於資金熱的帶動,那分配的壓力就會開始增加;轉變成兩岸鬆綁後立即產生階級問題,加上無法處理“外交”、軍事問題,台灣中下階層的階級運動就會迅速地與本土或獨派運動結合,變成一種保護主義導向的獨派運動。

  馬英九到時要處理就會變得很複雜,那時再講“台獨”或“本土”就不再只是政治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所以馬一定要避免經濟與政治結合成一個問題,一旦連結起來,他要處理兩岸的任何問題都會非常困難。我給他的建議是,第一,政經要先分離,分離有相當難度,因為你在政治或軍事上一定要有相當成果才可能分離,如何拓展國際空間?FTA很困難、要怎麼加入東協?如何參與WHO?在非“邦交國”能否有“領事館”的成立?如果這些問題都無法解決,那麼選國民黨也還是無法克服台灣的“外交”難題。

  面對失衡的內外結構,過去民進黨到最後可能認為說,既然兩岸政治信任不可能,那就以衝撞建立籌碼;但8年下來,民進黨籌碼並沒有增加,現在就要看馬英九如何增加籌碼?讓北京願意在經貿鬆綁之外,在政治、軍事上多給你一些空間,這些都需要靠時間來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