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馬英九的兩岸棋局”座談會(全文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8 02:03:39  


吳玉山(中央研究員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中評社攝)
郭正亮(民進黨前“立法委員”)(中評社攝)
 
  張五岳:當前兩岸關係是一個非常複雜、敏感、脆弱的問題,第一,兩岸關係涉及的領域廣泛,有外在的國際政經體系、兩岸雙邊實力的對比與互動、也有兩岸各自內部的政治、經濟、社會的制約與轉型。每項問題又牽涉到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社會和內政相關問題,所以非常複雜。第二,凡是涉及到“外交”、統獨、族群主義高漲等議題,都是高度敏感的議題。第三,兩岸關係脆弱,縱使馬英九520後掌權,兩岸關係長期以來處於政治歧見,並未尋求一個很好的交集,是否能擱置爭議都還是個問題,更遑論建立互信機制,所以極為脆弱,稍有不慎,兩岸關係都會陷入負面性影響。也正因複雜、精準、脆弱,才更需要台灣與大陸雙方更精準、務實地來處理。我相信馬蕭是比一般政治人物更嫻熟於兩岸事務,他們分別擔任過“陸委會”的“特任副主委”與“主委”,馬蕭也非常清楚的了解,經過這麼多年內外時空的發展,兩岸關係已非他們當年所認知的情況,包括複雜性、敏感性、脆弱性,每一個地方都不可輕忽。

  現今兩岸關係與其可預見的將來,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如何重新建構和緩的政治氛圍,從1999年以來,兩岸關係低迷,處於緊繃、甚至北京一度認為是嚴峻的局面,如何在短期間內開放和緩的政治氛圍對話,是當務之急。第二,為了維持雙方對話新局,如何建立制度化的溝通管道,重啟兩岸的對話協商不可或缺;因此,不論海基、海協,或者個人團體交流,只要涉及公權力來解決政府或民間事務,都有其必要性。最後,短期間內有關經貿議題,與人民權益相關的議題尤為重要。

  我相信馬蕭能夠勝選,是因為民眾對於拼經濟有高度期待,而且望治心切;馬蕭執政團隊要了解,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並不是一個好基礎。美國次即房貸隱憂未除、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糧食短缺、原物料上漲導致全球性通膨,外在國際經濟環境差;台灣內部經濟也不佳,財政赤字透支,和香港、新加坡、澳門都無法相比,“中央政府”總預算已編列完成,但能動用的預備金額度有限,長期以來被凍漲的油價、電價、氣價,520後都面臨解凍。在此情況下,馬蕭應要了解,內外經濟環境都不好,民眾指望你拼經濟,但拼經濟並沒有萬靈丹、特效藥,而且台灣民眾不耐久候。所以短期內能否兌現競選承諾,以時間換取空間,來取得拼經濟的的基礎,這點非常重要。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韓國總統的李明博,一旦做不好,民調聲望馬上跌落谷底;李明博的問題在於國內外經濟大環境不佳、競選支票跳票、與北韓關係又處理不好,對美問題又有疑慮,當初盧武鉉、金大中,就職後100天都還有七成支持率,李明博已經跌剩兩成。

  由此可知,兩岸關係議題是馬蕭要著力的重點,至少7月份推動兩岸周末包機和陸客來台觀光,這是你明列在政策裡的,這張支票兌現,不一定對台灣經濟會造成立即的效益,但至少讓民眾看到兩岸關係的緩和、產生對新政府的信賴。若7月要兌現這張支票,又必須取決於兩岸關係良性的互動,和具體事務的聚焦;在這過程中,這張支票面臨跳票,馬蕭往後在施政基礎上會承擔許多負面的規範與制約。所以至目前為止,新政府團隊有幾點需要考慮清楚,在發展過程中,是要先尋求發展,再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內部問題矛盾,包括路線問題、政治調和問題;抑或是先求政治穩定,再求發展。當然這兩種選項不代表路線,但短期間的效應會產生不同效果,在520之後,馬蕭的壓力、挑戰才真正展開。

  林忠山:剛才張教授提的兩岸關係的複雜、敏感、脆弱度十分精細,馬蕭一當選,兩岸間緩和的氛圍就已經浮現。就政治面來說,大陸方面對台灣已有共識,他們的共識就是統一,差別只在於統一的早晚、有沒有時間表而已;台灣方面,58比42(大選得票比例)是多數決,但我們沒有共識,內部仍有歧見。在此情況下,馬蕭提出“不獨、不統、不武”、希望回歸“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走向自由貿易協定,雖憂大方向,但也藉著蕭在博鰲會議上強調“正視現實”,意即我還未得到島內42%民眾的支持;而且在42%之中,屬於台獨勢力的還有30%,民進黨的基本盤還沒有破。現實政治狀況裡,馬屬於天之驕子,阿扁的案子一個一個被翻出來;相形之下,馬確實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即使做得不太好,民調也不會太差。

  而大陸的看法是,我們兩岸應該進行統一、人民關心的也是統一,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我們之間該如何進行?從胡錦濤的談話裡,他寄望於人民,我們可以嗅出他重視的是台灣人民,而非承認台灣政府;所以他們希望在某些議題上先確立,建立起共識與互信。在互信基礎上,馬稱以“不獨、不統、不武”來維持現狀,其實雙方的解讀不太一樣;大陸認為的“維持現狀”,是當初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時的現狀,完全在“一中”的架構下、“憲法”也是。雖然這中間有些模糊地帶,事實上“維持現狀”比“不獨、不統”還要接近一中原則;最近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議題來定位過去兩岸的互動,但問題的重點在於在政治層面上強化兩岸互信,我認為應該對過去“一邊一國”、“兩國論”、“特殊國與國關係”等做清楚的陳述。

  經濟層面上,大陸並不依賴台灣,反而從政治角度出發,為了照顧百姓,在經濟上幫助台灣;從香港模式裡,香港97回歸後經濟大好,對台灣就是一個樣版,大陸藉此爭取台灣民心。同時,我們台灣面臨的也是經濟問題,人民關注經濟,因為過去幾年的苦日子,加上資金不敢回流、對政府的不信任;所以才會在馬蕭當選,投資環境好像一下子就開始好轉、景氣回升,理由就在於人民意識到大陸對台灣經濟有助益,長期外匯存底都是藉著與大陸貿易順差創造的。

  因此,在這段時間裡,馬蕭對經濟上的著墨與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蕭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理想,我建議馬蕭可以利用“兩岸共同市場”來作前導,因為這是以經濟整合做前提;如果馬蕭可以將兩岸定位在共同市場,對於台灣的處境將是一項突破,至少讓台灣不在大陸統一的壓力下,完成經濟的整合,再來談政治的磨合。至於未來的爭議,只是價值上的理解差異,嚴格來說,國共兩黨從過去的敵對、爭奪的對立狀態走出來,我們應該藉這個機會一次說清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