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黃創夏:“金馬”指揮部的內鬥陰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6 00:56:00  


“金﹝溥聰﹞馬﹝英九﹞指揮部”和政府體制的互動與磨合,是馬英九的“權力地圖”中,最神秘的一角。
  中評社台北5月26日電(作者 黃創夏)馬英九的新政府啟動上路了,兩岸向前行、油電價問題處理、擴大內需方案…,新政府積極表達將勵精圖治的企圖心。

  但是,一股濃濃的陰霾,還是籠罩在馬英九的新政府頭上,不知何時會引爆新政府的新內鬥,山雨欲來,氣候不安。

  這個陰影,就是馬英九最信任的“朋友”金溥聰以及金溥聰的系統,未來,這個系統倒底該怎樣去定位,能不能找到最好的“輔政”效果,卻沒有“干政”疑慮?成了馬英九在處理“總統府”、國民黨、“立法院”、“行政院”及18路縣市長之外,另一個頭疼難題。

  322馬英九大勝後,金溥聰等輔選系統在選後第一天就表態,“不入閣、不當官”。一方面是金溥聰一向都是當馬英九的“擋土牆”或“吸箭草人”,出面扮演馬英九的“黑臉”,樹敵太多,再招搖的話,必成話柄。

  另一方面,輔選系統也可以繼續以“民間友人”身分,在政府體制外行動更靈活。事實上,322後,為了“避嫌”,金溥聰已經出境至少三趟了,就是想要以“遠走高飛”以明志:金溥聰並無心干政。

  問題是,馬英九已經太依賴金溥聰替他處理一些“檯面下”的事了,“內閣”人事的廣泛徵詢或背景調查,或是緊急危機的新聞控管,馬英九慣例性地會一通電話就打給金溥聰,請金溥聰代馬英九處理這樁事、那問題…

  這兩個月以來,“金馬指揮部”還是若有若無的存在著。“內閣”人事組成期間,馬英九還是會找金溥聰在“新台灣人基金會”或是“亞爵會館”內,約詢可能“入閣”的人選。

  應該這樣說,除了一些資深技術官僚出身的部長外,還有許多部長都是金溥聰先幫馬英九“第一階段面試”,過了關,馬英九才把名單交給劉兆玄去“二階段面試”。基本上,在“型式”上維持了劉兆玄“組”閣的架勢。

  問題是,馬英九與劉兆玄也許“肝膽相照”,彼此互信。但對許多新“閣員”而言,卻會“肝膽俱裂”,不解地問:誰才是“老闆”;誰說了算?

  許多新“閣員”不適應這樣的“創新模式”,上任之後,一方面焦頭爛額處理手中政策難題,另一方面,悄悄地要請一些“可能熟悉金溥聰,也熟悉劉兆玄”的各界人士們“喝咖啡”,想要搞清楚將來到底是該聽劉兆玄的,還是該“多參考金溥聰的意見”?

  “金溥聰”三個字,雖然無官也無職,但在馬英九的“權力平衡”操作中,還是像個“巨靈的影子”籠罩在整個新政府上空。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自稱“退到第二線”的馬英九,雖然不正面干預到“行政院”,但是,還是可以若有似無的讓“行政院”感到馬英九的“存在”;但也正因為如此,劉兆玄這位“閣揆”的領導威信,總是有那麼點的“不明確”,到底劉兆玄是“說了就算”的“閣揆”;還是“必需請示總統府的執行長”?台灣“憲法”體制的不明確設計,同樣還是新政府未來的隱憂。

  對輔選系統而言,他們也頗有怨言與委屈,很多事情是馬英九交待的;很多事情,傳言滿天飛,其實,那段日子裡,金溥聰根本不在台灣。但不論真是金溥聰有參與的,還是根本和金溥聰無關的,都把帳算到金溥聰的頭上去。據瞭解,這些“栽贓”讓金溥聰也頗有火氣,認為是無端牽扯,故意修理他和輔選系統。

  但不管怎麼說,台灣政壇還是相信:未來的四年,或八年,以馬英九和金溥聰的這麼長期互動與信賴。台灣政治裡的“金﹝溥聰﹞馬﹝英九﹞指揮部”和政府體制的互動與磨合,一定將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也將是馬英九的“權力地圖”中,最神秘的一角。

  這個最神秘的一角,和台面上的機制互動的故事與衝突,恐怕,將比兩岸之間更具有戲劇性。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