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搜救失事直升機 戰友: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9 15:19:16  


圖為米-171直升飛機在映秀鎮至銀杏之間的高山峽谷地帶穿梭飛行救災的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自5月31日下午成都軍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一架直升機失事以來,災區軍民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搜救行動,1萬多人、100多架次直升機、運用多種科技手段,展開了一次次地毯式立體搜救。 

  自救災以來,這5位機組人員始終以無畏行動履行人民解放軍使命,他們的音容笑貌,深深印在災區軍民心中。 

  截至記者發稿時,搜救仍在進行之中。 

  “兄弟,你怎麼還不回來?” 

  記者劉永華、李宣良在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報道: 

  5月31日14時56分,734機組與地面失去聯繫。 

  得到直升機失去聯繫的報告後,指揮部立即指示部隊運用各種通訊手段聯繫機組,同時通過空軍中繼機、中國移動手機呼叫直升機和機上人員。 

  15時45分,指揮部聯合搜救指揮組成立。從這一刻起,成都軍區作戰指揮室二樓右側辦公室的燈光就再也沒有熄滅過…… 

  陳格輝,成都軍區司令部陸航處處長,失事直升機機長邱光華的戰友,擔任空中搜救行動的負責人。自搜救開始以來,他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作戰值班室。 

  陳格輝告訴記者,直升機失事後,可能出現機體散落,變成碎片的機身塗有軍用迷彩,與植被的顏色相同,很難通過肉眼分辨。特別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很多地方因為地震引發山體鬆動還在不斷滑坡,無論是徒步攀越,還是直升機空中搜索,難度都非常大。 

  自6月1日中午新華社發佈直升機失事的消息以來,各種各樣的線索就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傳到指揮部。 

  每當聽到新傳來的信息,陳格輝和同事們都會激動得從椅子上蹦起來,拿出大比例尺地圖和卡尺,仔細地進行比照。經過科學研判後,迅速給附近的直升機或搜救部隊打電話,展開搜救…… 

  儘管每一次結果都令人失望,但當下一條線索傳來時,他們又會重覆同樣的程序。 

  幾天幾夜很少休息的陳格輝,不時在椅子上打個盹。他說,每回在迷迷糊糊中,他都好像看到了邱光華。 

  “兄弟,你怎麼還不回來?”他在心中問道。 

  5月31日12時,當天上午已經飛行兩次的機長、擁有5800飛行小時的特級飛行員邱光華接到命令:運送10名防疫專家前往理縣。接到任務,734號機組成員:51歲的邱光華、47歲的王懷遠、28歲的陳林、27歲的李月、23的張鵬,匆匆吃了兩口飯,就趕往機場。 

  此前的救災中,他們每天都在一個接一個的任務、一次接一次的飛行中度過。5月12日以來,邱光華飛行了63個架次、王懷遠飛行了76個架次。 

  他們所在的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在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一次次化險為夷,將成都經都江堰到映秀、理縣這個山高谷深、氣象條件瞬息萬變的死亡航線,變成了生命通道。 

  當天14時20分,直升機拉上因受傷需要轉運的14名群眾和相關人員,從理縣起飛返回成都。大約半個小時後,直升機開始進入銀杏鄉至映秀鎮上空,這裏山高谷深,連續幾個很陡急的大彎,經常有強烈的擾動氣流和陣性大風,山溝裏水電站扯出的高壓線,也是飛機的隱形殺手。 

  14時52分,734機組與750機組建立了聯繫,開始雙機目視跟進飛行。不到一分鐘,飛在前面的750機組就發現前方出現大片無法穿越的雲霧,而懸崖峭壁幾乎就貼在飛機兩邊。 

  兩架飛機迅速拉起,機組成員互相提醒,在雲縫中與懸崖中穿行。 

  14時55分,飛在前邊的750機組剛剛從一座山谷中拐彎穿出,濃霧一下子遮蔽了山谷中的狹窄通道。 

  14時56分,750機組從耳機中聽到了邱光華的聲音,下一刻,邱光華和他的機組,還有上邊的14名搭乘人員,從通訊信號中消失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