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先驅導報:兩岸協商超越“澳門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2 12:35:20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6月11日,中斷多年的海協、海基兩會復談正式啓動,代表近年來民間商談的“澳門模式”終結,“兩會模式”重新開啓。而重啓的兩會協商,在層級上已經趕超了昔日的“澳門模式”。

“澳門模式”由何而來

  那麽,究竟什麽是“澳門模式”呢?
  
  國際先驅導報刊文指出,關於“澳門模式”,無論是兩岸官方還是學界均無定義過其真正內涵,而一般認爲的起始點是從2005年春節包機協商衍生出來的。

  2005年1月15日,以中國民航協會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副理事長浦照洲爲首的大陸代表團,與以時任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樂大信爲首的台灣代表團,在澳門凱悅酒店,經過兩個小時協商而達成,以“雙向、對飛、多點、不落地”的方式進行的2005年春節包機共識。這一在澳門進行的春節包機協商的成功經驗,被台灣媒體稱爲“澳門模式”。

  時任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形容“澳門模式”的特點:民間溝通、達成共識、各自安排。不過台灣及海外輿論普遍比較接受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的觀點: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

爲什麽選擇澳門

  其實早在2005年正式商談之前,兩岸官方私下已經開始摸索“民間協商”層次的“非政治性談判”。2002年6月24日,時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國親兩黨“立委”及台商組成的三通參訪團時,提出兩岸協商開放“三通”的具體步驟,重點是雙方先委任民間行業組織進行協商,達成共識後再各自解决共識的確認和實施。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