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早:中國調高油價是積極舉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1 17:57:59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說,中國政府前天晚間突然宣布,從6月20日起提高成品油價格,其中汽油和柴油每噸提高1000元人民幣(下同),升幅高達18%;航空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升幅高達25%。盡管提價措施難免會引起消費者的一些怨言,但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卻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積極步驟。

  社論表示,中國宣布提高油價之後,國際原油價格應聲下跌。紐約原油期貨從139.89美元,降至131.93美元,跌幅近5美元。作爲世界主要耗油國之一,中國內部市場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當然,只靠中國和少數亞洲國家削减油價補貼,顯然遠遠不足以使國際石油價格維持在相對合理的穩定狀態。其他主要耗油國,特別是美國,也應拿出政治决心作出更多努力。

  中國此次汽油和柴油提價,幅度是十年來最大的。外界原本以爲,北京在奧運會之前將是按兵不動,原因是通貨膨脹壓力本來就不小,此時再提高油價,恐將不利於社會穩定。確實,在物價指數近幾個月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國政府曾多次重申不會提高油價。因此,對於前天晚間的這項宣布,外界都感到突然。這既表明以中央財政補貼來控制成品油價格的政策,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的時刻,同時也說明,雖然此舉存在一些風險,但北京當局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很有信心地拿出了政治勇氣。

  社論認為,如同其他國家一樣,通過財政補貼來限制油價,是一種利弊互見的政策,雖然它有助於防止國內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過度衝擊,但長期而言卻會成爲尾大不掉的包袱。這是因爲限價措施已經使中國大型煉油廠蒙受虧損,很多小型煉油廠更是不得不停業,結果導致汽油供應短缺,汽車排長隊等待加油的“油荒”現象時有發生,這對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顯然是不利的。而在中央政府方面,價格補貼措施已成爲沉重的財政負擔,阻礙了其他改革計劃的推進。

  長期以來,一些工業國一直要求中國削减油價補貼,甚至指責限價措施刺激了中國對海外石油的需求。北京此次决定提價,在客觀上也是對國際壓力的間接回應,對國際社會爲抑制油價而作出的努力,無疑是一個貢獻。

  但是,長期而言,要阻止原油價格繼續攀升,乃至使之降到比較合理的水平,還需要所有耗油國和産油國一起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包括降低財政補貼、增加原油産量。本周末,世界各産油國和耗油國將爲此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會議,我們希望所有國家都拿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出來。

  社論指出,中國汽油和柴油價格的上調,當然是消費者所不願意看到的,出現各種怨言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中國民衆也應該認識到,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印尼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最近都因爲財政壓力太大,而不得不削减汽油補貼。在全球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政府財政不堪重負的情况下,廣大消費者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正視和承受類似的現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