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中國二航集團贈送給成都政府一架直11直升機,派出10架13噸級的直8直升機,2架4噸級直9直升機。王斌認為,我國應發展20噸以上的重型直升機,在財力和技術水平上我國完全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應該把重型直升機的研制提上日程上來。
《船艦知識》雜志網絡版總編宋曉軍則認為,國家投入軍費是有限的,不可能大量投入用以突破一個項目。應通過國防科工局的整合能力,通過對軍工科技的宣傳,鼓勵民間資本投入軍工科研領域,而且民營企業家也有這樣的愛國熱情。
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少將衣卓也表示,抗震救災中直升機雖然發揮出了巨大作用,但以抗震救災為牽引力來發展重型直升機還是不够的。
李大光認為,重型直升機能否上馬並不是經費問題。我國大型飛機已經開始研制,而重型直升機的研制投入與之相比要小得多,經費不應該成為重型直升機項目上馬的限制因素。而且,重型直升機在民用領域有很大需求,市場空間很廣。“現在我國在中型、重型直升機領域還沒有解決有無的問題。”李大光說,“大型飛機我們國內還有波音和空客的可以用,而重型直升機只能靠租借。”
作為軍工企業的負責人,王斌雖然與李大光在盡快上馬重型直升機的大方向上意見相同,但從企業的角度考慮,王斌認為重型直升機的市場空間並沒有想像中的大。王斌說:“重型直升機的需求有限,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裝備,企業很難在這樣的項目上盈利。”王斌在會後對記者表示,沒有盈利的激勵,民間資本會有多大熱情投入重型直升機的研制還不得而知。
李金鐸表示,國防科工局正在整理抗震救災對國防科技工業的啓示,上報給相關部門。重型直升機項目上馬尚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我國對重型直升機的需求無疑已經越來越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