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別讓“漸漸好”也成為另一個笑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30 09:31:07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從“馬上好”變成“馬上漸漸好”!這是新政府在就職滿月後,向民眾所傳遞的一項相當清楚的訊息,這其中的涵義包括:第一,終於承認“馬上”是確定不會好了;第二,也擺明著預告未來相當一段期間內也是“好不了”了:第三,就算是“漸漸好”,怎麼界定這個“漸漸”,還是存有莫大的彈性空間!“劉揆”這句話,有自我解嘲的成分,也有必須強詞奪理的無奈,但在“討罵”的效果上,與“馬上好”其實差不了多少!

  這或許是多數政治人物永遠都學不會的教訓!選舉語言從不是只在選舉期間存活,特別是在競選期間曾將催票效果發揮到極致的訴求,是會被選民認真對待的。如果說選前信誓旦旦,選後卻概不認帳,那肯定是會被選民罵到臭頭的!還記得八年前陳水扁在選前訴求的“向上提升”嗎?那時節民眾在痛恨國民黨黑金積弊之餘,把所有期待與希望都押在民進黨身上,而也就是因為選民認真對待這個許諾,當扁政府後期弊案纏身之際,這句“向上提升”反倒成了殺傷力最強的反諷,不斷的被召喚出來質疑民進黨的執政成績與道德操守。

  社論指出,相對於扁政府時代的“向上提升”,“馬上好”的報應其實來得更快,因為“馬上”其實就是當下,當初許多人就是相信了這個許諾才去投馬英九的票,結果馬上沒有更好也就罷了,反而是“馬上”以後物價漲得更高,股價跌得更慘,百業更形蕭條,經濟前景更是看差,官員們的表現令人感覺是“根本沒有準備好”,這些效應加總在一起就是“馬上壞”,而且很可能還會“壞上好一陣子”,這叫那些當初滿懷希望,如今卻積一肚子怒氣的基層民眾,能不抱怨嗎?

  沒有人會否認,目前的景況是世界性的。全球飆漲的油價與糧價,到現在都還看不到頂點,美元疲弱的走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全球的游資為保值,勢必持續的向石油與糧食的相關基金加碼,此一短期趨勢的後果可想而知,各個國家的國內物價還會持續上揚,股票市場也還會持續下跌,人們的荷包只會進一步縮水,生活負擔也會更加沉重。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那些石油輸出國家的日子更快活外,主要國家無一不是處在通膨與衰退兩頭燒的困境。講再白一點,此刻沒有幾個國家的執政黨享有高支持度,也沒幾個國家領導人的聲望是亮眼的,更別提此時還有誰還敢許下什麼“馬上好”的承諾!

  雖說壞消息接踵而來,但情況總是會有好轉的時刻。活在廿世紀的人們曾經歷過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也曾經目睹過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經驗證明凡是景況差的時刻能夠做好準備的政府,往往能在大環境好轉之際立即“馬上好”。換言之,目前不論是誰在當家執政,都不能只把責任推給國際大環境,更不能因為面臨指責就亂了步伐與方寸,而是該在此刻做好該有的政策準備,以因應情況好轉之後的挑戰。

  社論指出,證諸過往歷史,一些政績頗受稱道的領導人,執政初期表現出跌跌撞撞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九八○年代連任兩屆的美國總統列根,曾締造過高度的經濟榮景,但他在上任初期的民調支持度,一度曾是戰後歷屆總統中聲望最低的;同樣的在一九九○年代連任兩屆的克林頓,執政初期的成績單甚至可用一塌糊塗來形容,他所力推的醫療健保方案被國會封殺,期中選舉挫敗後他有段時間幾乎是令不出白宮。但他終究在經濟成長上逐漸做出成績,這使得他的支持度有如倒吃甘蔗,甚至還幫助他度過了執政後期的緋聞危機。這都是“漸漸好”的例子。

  舉這些例子的重點是,我們不想再在“馬上好”這句話上再做糾纏,要接手才一個月的執政團隊馬上交出亮麗的成績單,確實強人所難,但我們選擇認真看待“漸漸好”這項許諾。“馬上好”成為笑話,“漸漸好”不能再成笑話。面對目前各方交相指責的境地,我們以為是所有執政者都該要面對的承擔,沒什麼好抱怨的。只要未來執政的成績確實能夠“漸漸好”,目前的窘境亦不過只是過渡而已。但如果這些抱怨持續了四年都停不下,那麼屆時執政權再拱手讓人,也就沒啥好意外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