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主政台灣後兩岸關係新態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30 14:29:00  


馬英九就職,兩岸關係良性互動開啟。
  中評社訊╱題:馬英九主政台灣後兩岸關係新態勢 作者:李家泉(北京) 本刊學術顧問、資深台灣問題專家

  馬英九先生已於五月二十日宣佈就職,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的講話,總體上是好的,各方對於他充滿期待。

  自1949年以來,“兩蔣”主政台灣40年,李扁主政20年。從“兩蔣”到李扁,這是一個轉折點,兩岸由“正統”之爭轉向“主權”之爭,即由“一個中國”之爭,轉向“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之爭。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會否成爲一個新的轉折點,即由兩個主權實體之爭,再轉向一個主權實體之爭,並進而轉向一個新的統一的中國呢?這是大家非常關注和期待的問題。

  最近中國大陸的四川省,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大地震是一種天災,在現今條件下是很難抗拒的。而就兩岸來說,如果因爲有人搞分裂,搞“台獨”,而不幸發生戰爭,那就是人禍,是應該避免,也是可能避免的。現在,馬英九上台,陳水扁下台,看來兩岸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了。

  馬英九上台後的“四大變化”

  (一)島內政治板塊的變化。過去八年,台灣島內的政治板塊,基本上是5對5,或4.5對5.5,即藍、綠兩大陣營,或兩大政治板塊,基本上是平局。藍營比重雖稍大,但因綠營掌控了政權,表面上藍大於綠,實際上是綠大於藍。而現在情况變了。全台25個縣市,除了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五個“農業縣”以外,其餘則是一片藍天。即使這五個農業縣,綠營也只是微弱多數。還有,立法院113個席位,藍營佔87席(其中國民黨81席),佔3/4。所以,現在的國民黨,已處於“一黨獨大”狀態。

  (二)島內民衆心態的變化。過去的民進黨爲了掌控政權,大炒“急獨”的意識形態,大刮“去中國化”的邪風,紅帽子滿天飛。馬英九以高票當選,說明這樣做已經不行了。如今在台灣島內:“本土”、“非本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親共”、“賣台”的大帽子——越來越不靈了;假民主、真民粹的做法——越來越明朗了;假台獨、真要權的圖謀——越來越暴露了。

  總之,民心思安,民心思和、民心思變、民心思治,這是島內民衆心態的主流和最大變化。

  (三)兩岸對壘形勢的變化。過去的海峽上空,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不知什麽時候會“擦槍走火”。如今的馬英九政權,承認“九二共識”,主張恢復 “海基會”和“海協會”的功能,恢復兩岸兩會的接觸和協商;主張周末包機正常化,盡快實現“直航”;主張强化兩岸經貿關係,開放陸資入台和大陸觀光客入台;主張爲大陸台資鬆綁,取消40%金額的限制;主張部分承認大陸學歷,也歡迎大陸學生投考台灣大學等。凡此都說明,海峽兩岸有可能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合作與和平發展前景。

  這一次的四川大地震,深深牽動著海峽兩岸的“同胞情”和“同胞愛”,這對兩岸和平合作與和平發展或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四)政黨三角關係的變化。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把海峽兩岸的三個主要政黨,即共産黨(紅)、國民黨(藍)、民進黨(綠),比喻爲一個中國內三個不等邊的“三角關係”。2005年以來,以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來訪大陸爲“契機”,出現了“國共和解”迹象。所憾國民黨當時並不是台灣的執政黨,國共所推動的“兩岸經貿論壇”,雖達成不少有益於兩岸經貿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共識以至協議,然都無法付諸實踐。現在已經不同了,國民黨已在台灣成爲執政黨,國共關係有可能成爲兩岸政黨三角關係的主導力量。

  以上這四點變化,是空前的,至關重要的,它可能是實現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的開始,是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開始,是邁入兩岸和平合作與和平發展的開始,也可能是締結兩岸和平協議和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開始。

  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馬英九已經上台了,這是國民黨去台灣以後的第五任領導人。馬英九祖籍湖南,生於香港,長於台灣,留學美國,這四個地區,三個都是中國,情况也各不相同。僅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新時代烙印和新時代特色的中國人。他出身和成長於一個還沒有統一的中國,父親馬鶴淩是國民黨員,馬英九自幼年到中青年,都是一位受國民黨和美國教育影響很深的人。我看他,是愛國的,有一顆中國心;但又是一位在某種程度上還具有一些反共心結的中國人。

  馬英九上任,從好的方面看,他不會搞“台獨”,而且是反對“台獨”的,這是我們感到寬心和放心的一點。但另一方面,他對中國大陸,對中國共産黨,也還是陌生的,有一定戒心的,要從他手中來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