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軍用大型運輸機外購途徑不可靠 急需自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1 11:52:50  


 

  中國對大型軍用飛機的現實需求

  中國有著廣闊的領土和漫長的邊境綫,周邊安全環境非常複雜,中國的武裝力量必須依靠高度協同的機動打擊來保證國防安全,通過對作戰部隊進行成建制的快速機動來應付突發的危險。但令人心焦的現實是,中國軍隊在高技術作戰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却無法在所有重點地區都集中足够規模的力量。目前,中國武裝機動力量的核心是一支以空中機動爲基礎的獨立作戰部隊,各大軍區也都組織了規模不同的快速反應部隊,然而這些部隊中只有輕裝備的空降兵依靠運輸機提供機動運輸能力,野戰機動部隊和機械化戰略預備力量主要依靠的還是鐵路和公路運輸。

  從美軍現代作戰實踐看,要想滿足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的快速反應要求,必須擁有足以保證部隊機動運輸要求的空中運輸力量。由于民用運輸機存在難以運輸重裝備、機場條件有限和不適應複雜環境的現實問題,因此快速反應部隊的人員和裝備運輸必須以軍用運輸機、特別是載重能力30噸以上的大型噴氣式軍用運輸機作爲運力基礎。然而中國現在還不能生産大型軍用運輸機,外購渠道又遠比直接采購民用客機狹窄——現在只有俄羅斯能够向中國提供數量和型號都比較有限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中國近年來向俄羅斯采購伊爾-76運輸機的過程說明,中國軍用大飛機的獲取途徑遠不像民用客機那樣可靠,供應方的壟斷性導致大飛機的引進很容易出現“有錢無貨”的局面,即使已經引進且進入現役的大飛機也要在數量和後勤保障方面受到供應國的影響。更爲嚴重的是,由于軍用大飛機完全依賴進口,導致以軍用大飛機爲平台的特種飛機的改裝、發展速度和能力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嚴峻的事實說明,軍用大飛機已成爲制約中國軍隊作戰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頸之一。

  中國的國防戰略在新時期已經開始向攻勢防禦和快速反應轉變,這就要求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必須擁有强大的大型運輸機和特種飛機力量。然而,大型運輸機和特種飛機平台獲得途徑的單一和俄羅斯伊爾-76生産能力的限制,使中國軍用大飛機的裝備規模始終無法滿足國防力量快速發展的需要,而且采用國外引進的飛機作爲重點國防裝備項目的平台,也嚴重影響了空中預警機這類重大國防裝備的技術保密和型號發展更新。要想改變這種尷尬局面,中國就必須自己發展大飛機,切實保證國防建設對大型航空技術裝備的需求。

  此外,大力發展發展戰略空軍也是應對台海問題和制衡美國霸權的需要,是有效震懾台獨及分裂勢力的手段。台海戰爭最終還是要解放軍登陸台島,提升戰略投送能力能够提高戰略機動速度取得戰略主動權,特別是道路崎嶇的山地可發揮運輸直升機垂直快速輸運和大型運輸機傘降的優勢可有效緩解因路面障礙而又急需大幅需要和急需補充作戰人員物資的矛盾,能極大提高軍隊後勤補給能力,從而有力增强軍事實力和威懾力.2007年11月28日在紐約召開的航空航天與防務財經會議上,美空軍部長曾對記者說,空中占領正在成爲美國用于威懾敵人的主要方式。他說,美軍在一些戰略要地,如關島做了一些調整,重新配置了B-2轟炸機,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要地也是相應增加空中力量而適當减少地面部隊。他表示,只要盟國看到我們的飛機就會了解到我們會承擔我們的義務。在建設戰略空軍的工程中,大型運輸機作爲戰略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研制自己的大飛機.我們目前大運輸機仍主要是購自俄羅斯的30餘架伊爾76運輸機,而大型運輸直升機也只有一架從俄羅斯租用的米26重型直升機。與美國170多架C-17戰略運輸機及俄羅斯200多架伊爾-76相比,之間的差距極其巨大,而另一方面,從目前軍事潮流發展以及我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式來看,却又迫切需要大規模的運輸機群來提高我軍的反映速度及機動作戰能力,因此裝備新型的,大航程,大運載量的運輸機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