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軍神奇飛控技術曝光 可讓斷翅戰機歸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0 10:15:41  


在軟件操控下著陸的F/A-18戰鬥機模型。來源:美國《空軍時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新華網消息,據美國《空軍時報》網站7月8日報道,美軍新飛控技術讓掉了一只翅膀的戰鬥機安全返航。

  電腦控制飛機優于人類飛行員

  如果你思維足够敏捷幷且反應足够快,你或許能够駕駛一架右機翼損毀60%的F-15戰鬥機。 

  “很多飛行員都不能”戴維·沃斯說。他是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的控制技術高級主管。 

  但是,一種計算機程序却可以做到這一點。今年春天的一次試驗中,這種程序控制的一架等比例縮小F/A-18戰鬥機,不僅可以在高空保持飛行,而且當在飛行過程中故意將飛機右翼的大部分打壞後,它仍然處于控制下。 

  電腦的成功的地方正是很多人類飛行員失敗的地方,因爲他們不可能象電腦那樣在機翼損毀的20毫秒內做出反應,也不可能象電腦那樣了解關于飛機的一切狀况。 

  沃斯說:“一名反應敏捷和有充分准備的人類飛行員也只能在約200毫米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而在這個時間里,電腦早已做出10多次調整避免F/A-18從空中墜落。 

  當然,也有很多人類飛行員操控損毀嚴重的飛機安全著陸的例子。在1983年,一名以色列飛行員在他的F-15戰鬥機由于空中碰撞導致一邊的機翼折斷後,仍然安全著陸。這樣的例子因爲少而彌足珍貴。

  美軍神奇飛控技術將用于未來聯合無人空戰系統 

  在4月的一次多重測試中,一種稱爲自動管理適應控制系統的電腦飛行控制系統能很快讓受傷的F/A-18保持穩定,讓其飛向跑道幷安全著陸。 

  首先是40%的機翼損毀,接著是60%。沃斯和他在羅克韋爾的同事們很驚訝這架飛機能够在損毀如此嚴重的情况下還能堅持繼續飛。 

  沃斯說:“我們幷不知道它能堅持到60%,我們原本以爲在這之前它就會無法控制。” 

  “可能我們還是沒有將其推向極限。” 

  美國空軍中校、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破壞耐力控制工程主管吉姆·麥考密克說:“我的目的是將其推向極限,看看這種技術到底能走多遠。”

  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目的就是要給予飛機一種人工智能,麥考密克稱之爲“空中感覺”。這樣就可以使飛行員對于突發事件有反應能力。 

  開始,這種破壞耐力飛行控制技術打算用在無人機上。現在,他們也打算將其應用雜有人控制飛機。 

  當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研制聯合無人空戰系統(一種美空軍和海軍無人機,被設計來攻擊目標)時,他們覺得特別需要一種更靈巧的無人機。 

  聯合無人空戰系統在設計之初非常依賴依靠隱身提高生存力,但是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科學家仍想讓這架無人機能够在受損情况下有自救能力。聯合無人空戰系統項目在2006年結束,但是對于無人機在受損情况下的生存力研究仍在繼續。

  美專家詳解電腦如何讓斷翅戰機安全歸航 

  在4月份測試的這架飛機便是全自動的,8英尺長(2.44米)長,50磅重(22.68千克)噴氣動力的F/A-18戰鬥機模型。沃斯表示,一架全尺寸的,裝有同樣損毀耐力控制系統的F/A-18模型也會有同樣的表現。沃斯透露:"這個程序的核心就是數學計算"。 

  電腦運行了一種符合飛機動力學的運算程序。這樣,電腦便了解了飛機如何飛以及怎樣發生改變。那麽如果飛機翅膀部分發生損傷,程序就會根據信息計算如何彌補改變的飛機空氣動力,控制飛機飛行。 

  沃斯說:“這項程序是基于基本、抽象的數學控制理論”。

  在F/A-18失去大部分它的機翼後,這個飛行控制系統“對飛機的新結構做出反應”。它首先做的是通過調整飛機的控制面彌補改變。 

  在60%的機翼脫落後,單靠控制面不能讓飛機保持平穩飛行。電腦便開始將整架飛機作爲控制面“操作整架飛機”。 

  它輕輕的轉動飛機使得受損的機翼部分指向空氣流,從而有了更多的升力。因此,未破壞的機翼只是輕輕拖著,升力較小。新的結構讓飛機回歸平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