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英九必須成為“府院黨政”運作核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2 09:48:04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不一樣了!在馬吳王同心“強力”固票,外加積極複式的動員下,“立院”對“考試委員”同意權的投票全數過關,包括“綠委”有意見的“副院長”提名人伍錦霖,也包括部分“藍委”很有意見的“試委”提名人蔡式淵,都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過關。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這個結果清楚說明了一件事,只要馬英九帶頭動起來了,就全部動起來了,所謂的“府院黨政”的運作平台只有一個,就是馬英九自己。

  社論說,容我們在這裡再放個多餘的馬後炮:如果上周“監委”同意權的行使,就能像這周處理“試委”一樣當回事來操作,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很難說,但至少不會像上周五結果出來時那般難堪吧!說不定此刻的沈富雄都準備要風光上任,根本不會有什麼閒工夫去譏評馬政府“有一堆不太能幹的好人”了,但大勢畢竟已定,歷史也終究無從改寫,國民黨部分“立委”“黨同伐異”的惡劣表現固然令人討厭,但馬英九如果連國民黨都搞不定,他以後還能有效領導嗎?

  這兩個不同的結局,也清楚的說明了另一件事:再複雜的政治糾葛,最終還是取決於“事在人為”!什麼馬英九堅持要“黨政分離”、“退居第二線”,什麼王金平要謹守“國會議長角色中立”,什麼吳伯雄為了“避免黨內分裂,才開放投票”等等,其實都是卸責的政治托辭,上周就是各方盡在扯這些廢話,行動上卻是一無作為,結局就是一片混亂,導致馬吳王“三傷”收場。這個禮拜那些政治語言全擱在一旁,三個人全部“撩落去”,結局也就完全不一樣了,沒什麼人再指責馬英九、王金平不守分際,國民黨也沒鬧分裂,至少表現出像一個團隊了,不是嗎?

  一個七百多萬票選出的“總統”,一個在“國會”占有三分之二席次以上的執政黨,本來就該表現出這種氣勢,對不對?馬英九提名“考、監委”的決策模式是可以討論,提名人選的適切性也可以爭議,但只要進入黨政運作程序,大眾關注的焦點都只會集中在“執行力”的上面,也都只會根據“結果”去下論斷,結果對了,就什麼都對了,這一點,此刻的馬英九應該最了然於胸吧!

  社論指出,看清了這一點,馬英九應該就知道,他的角色不是耍嘴皮講便宜話,例如講些“我們不是被嚇大的”之類的無聊語言,他更不該在“國事”如麻時刻,還閒情逸致的下鄉去long stay,因為此刻的國際大環境不允許,“國內”民眾的感受也不對勁,他必須讓自己成為政局穩定的軸心,而不是加入亂集團中著跟著一塊亂轉。

  要知道,當下“內閣改組”的論述之所以有操作的空間,確實是整個執政團隊的運轉出現了問題。劉“內閣”顯然是低估了決策環境的險惡,此刻油價飆漲危機已完全不同於一九七○年代,股價的崩跌危機也不同於本世紀初的網路泡沫化,媒體與資訊的開放更不同於以往,再依賴早年技術官僚的邏輯與傲慢行事,結果就是動輒得咎。以蘇花高替代道路的決策模式為例,以劉“揆”最起碼的政治智慧,怎麼可能看不出來這個議題是個高度政治性的馬蜂窩?只要一捅就是沒完沒了,再怎麼樣都不能讓“交通部”僅憑部會的本位去自行操作,結果竟然真的就是邁向最糟糕的結局,讓環保團體與花蓮地方政治人物各自升高了對抗力道,最後就是劉“揆”不斷改口,馬英九再出來緩頰,進一步退兩步,如果馬英九的所謂的“退居第二線”全都是像這樣,先捅成危機後再出來善後,那麼原本尋常的政策危機,就會演成治理危機,進而導致信心危機,再下去就是領導危機了。

  社論說,馬英九想做“全民總統”並沒有錯,他想謹守“總統”的“憲政”角色分際也值得肯定,但他永遠不能忽略的事實是:他畢竟是七百多萬票選出的“總統”,他必須在許多關鍵時刻向人民展現他在有效領導,他可以選擇不兼黨主席,但他必須讓自己成為“府院黨政”的運作核心,而不是各玩各的,所有的重大政策、重大人事等,他都必須親上第一線介入協調,絕不能先在事前置身事外,事後再危機處理,而是都要像這次處理“考委”同意權的投票一樣,把一個執政黨該有的基本隊形打出來,否則照先前的情況演變下去,隨便一個電視名嘴,恐怕都會比他的影響力更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