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多,並非都是熱錢惹的禍。企業、居民大量結匯,外匯投資收益增加等也是重要原因。據央行統計,今年一季度外幣存 款减少55億美元,同比多下降達89億美元。這自然是受到了近期國際經貿環境趨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但從更為長遠的視角來看,外匯投資渠道的匱乏 和束縛是更重要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財政研究所教授孫玉棟表示,目前企業和居民在境外投資時須辦理的審核手續非常繁瑣,投資金額受到嚴格限制,相關投資渠道也比較少。國內居民自有外匯資金只能投資於B股、QDII和有關外幣理財產品等,並且據市場反映,選擇QDII等渠道進行投資,收益並不可靠。據2007年第四季度基金季報,華夏全球精選等四只QDII基金淨值全部呈現負增長,其中3只跌幅超10%。考慮到安全性等因素,居民更願意將外匯存在銀行。而人民幣升值加快,居民不結匯還能做什麽呢?
市場呼喚外匯投資渠道的拓寬。丁志杰建議,今後在進一步擴大QDII額度及其投資範圍的基礎上,必須在外匯市場上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方便企業和個人“走出去”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對於國家外匯儲備,則應擴大、優化其投資組合,提高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益。如此,不僅能改變國際收支失衡的現狀,减輕熱錢流入可能帶來的風險,更可以真正實現“藏匯於民”。
理性看待外匯儲備 “藏匯於民”還需完善政策
目前,無論是因為貿易順差還是熱錢流入、結匯增多,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確實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對此,市場上再度出現一個老生常談的疑慮:我國的外匯儲備是不是太多了?是否應該考慮减少外匯儲備?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認為,外匯儲備增多意味著我國對外經濟實力的增強,只要我國經濟增長是健康的,外匯儲備的增加就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以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很難說“外匯儲備已經過多”。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如果按人口平均,我國的人均外匯儲備尚不足800美元,這一水平與日本、德國等外匯儲備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是非常低的。當然,對於部分來自熱錢流入,企業、居民結匯意願增強等而增加的外匯儲備,需要相應地加強監管或理性疏導,化風險於未然。
丁志杰認為,目前國內面臨流動性過剩的困境,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成為衆矢之的,但實際上,我們目前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匯儲備及其所產生的收益,更及時地監測和化解風險,讓居民“藏匯”有利可圖。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