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軍工可借鑒美軍未來軍用大飛機設計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0 11:07:21  


中國空軍未來超大型運輸機方案。作者:xman123zibo
  隨著威脅水平的提高和服役年限的增加,美軍的許多作戰和支援飛機都面臨更新換代。F-22A“猛禽”和F-35“閃電”滿足了美國空軍對戰術戰機的需求,然而當這些新型戰術飛機開始下綫時,大型支援平台項目乃至需求至今仍不够明確。盡管美國空軍的戰鬥機總能成爲公衆關注的明星,但真正能够讓美國三軍部隊全球部署,并適應多種任務的還是各種大型支援飛機,它們才是真正的戰略進攻型力量。其中的一些任務包括攻擊(炮艇式),轟炸、運輸、空中加油和其它特種任務。研制并部署這些新型的大飛機平台造價十分昂貴,如果根據每一種任務要求,就設計并生產一種大飛機,軍方將無法負擔。

  所以,大型支援飛機平台的項目不能僅僅針對一種任務進行設計,而需要具備足够的任務彈性以適應各種不同的任務。就像C-130和C-135平台在幾十年的服役生涯中被改進成AC-130“空中炮艇”和RC-135“鉚釘接頭”,以及其它多種任務改型。

  當然,下一代的大型支援飛機的要求要苛刻得多。正因如此,并不要求這種飛機必須在任何時候(或者經過幾個小時的簡單改裝)可以執行其它任務,因爲其結果不是無法實現就是造價高昂。基本概念是:設計一種可以實現的基本平台,它的載重、航程、內部空間和其它品質上都恰到好處。在使用和生產過程中,只需要經過一定的改進改型就可以滿足各種任務需要,而不用再設計全新的機身平台。在當前階段,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確定出合適的品質就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美國空軍航空系統中心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展示一些可能的方案。并討論它們是如何適應不同任務的。其中的一些新思路和獨特的理念或許值得我們借鑒.但并不是說美國的這些方案就是最佳解決途徑,筆者認爲真正有價值的在于其背後蘊藏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在研制我們自己的軍用大飛機時,充分研究作戰需要和研制能力之間的相互關系、大膽地提方案而審慎地篩選,只有更加理性地對項目進行定位,才能少走一些彎路。

  曆史背景

  使用某種大飛機平台來適應多種任務并不是一個新點子。在美國空軍中,有很大一部分飛機都是由兩種飛機演變而成:C-130和C-135。

  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概念起源于柏林空運,要求能運載13608千克貨物,或者90名全副武裝士兵或72名傘兵,飛行3218千米。貨艙高度要能容納美軍卡車,具備快速滾裝的斜坡式機艙大門,并能够在未經鋪設的碎石或者沙土跑道上起降,另外,即便單發停車也要能維持飛行。 C-130采用4台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上單翼布局,最初的量產型號爲C-130A,于1956年服役,最新的型號爲C-130J。除了運輸任務以外,C-130還被改裝爲AC-130“炮艇”、用于特種部隊滲透和撤離的特種飛機MC一130“魔爪”I/II電子戰型號EC-130,空中加油型號HC-130,有的型號甚至還在越南扔過滾地炸彈。

  C一135是從波音707客機改進而來,這種由4台噴氣發動機推動的後掠下單翼飛機雖然沒有C-130出衆的戰術運輸特性,但具備更遠的航程和更快的巡航速度。C—135的主要衍生型號爲Kc一135空中加油機、E-3空中預警機和Rc一135電子偵察機。

  C-130和C-135盡管擁有傳奇的服役史,但在現代作戰條件下已顯得日益落後。僅僅就運輸任務而言,現代地面部隊要求更强的快速反應能力,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運輸機需要把部隊投送到離目標區盡可能近的區域,但兩種飛機在現代防空系統的面前都顯得太脆弱。C-130還有航速太慢的缺陷。因此,新的大型支援飛機必須在生存能力、反應能力方面有所創新。任務的類型及特點 這兩種大型支援平台具有廣泛的任務適應性,但是其他的一些以多用途爲目的而設計的平台卻不那麽成功了。這是因爲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任務的轉換及未曾始料的需求都可能超出平台的能力。由此可見,在設計之初就應當仔細研究每種可能的任務究竟需要怎樣的能力.這樣才能制定出切實合理而的設計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