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凝視紅旗升起 中國人放聲高唱國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24 12:46:51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連日來北京奧運會實況轉播扣人心弦,要問賽場邊上是什麼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我要說,那就是中國觀眾越來越活潑,萬眾起立同聲高唱國歌的聲音越來越響亮了。這是一種民族心理的變化,是一個深刻的民族性格的變化。

  體育向來與歡歌聯系在一起,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更是將五音恢弘的各國國歌帶到了一起。在奧運賽場隨同國旗升起而唱響的國歌,是對“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精神的崇高褒獎。在賽場唱國歌,是一個公民展現自己胸懷與心靈的理想境地。

  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乏歌聲。從遠古先民的擊壤而歌,到孔子治學時的不絕弦歌,我們有山林水鄉田疇海邊的山歌與俚曲,我們有高原漫漫長調和村寨篝火對歌,但作為旋律齊整、起伏跌宕的現代意義上的合唱,幾乎是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同時期來到中國的。

  國歌是典型的大合唱歌曲。改革開放30年,經歷過多少賽場風雲,歷史有一個清晰的紀錄:中國國歌的聲音越來越響亮,中國觀眾的歌喉越來越能夠表現國歌的旋律。這就是一個歷史的進程。現代奧運會前80年,奧運賽場上沒有中國國歌的聲音。后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潮將中國體育健兒推向了奧運賽場,五星紅旗升起來,《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了。

  歌聲總是和歡樂聯系在一起,歌聲常常和笑容緊密相連,歌聲還喜歡與開朗的性格牽手同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歌聲曾一度沉寂,笑容也一度消失過。現代照相技術比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先一步來到中國,從現今可見的成千上萬幅歷史照片上,從北京到東方大港上海,從長江沿岸到雲貴高原,誰能拍攝到幾張19世紀中國民眾臉上的笑容?就連深宮大院中的人們,那神情往往也是呆板的。可以確定的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錄音設備,同樣很少能刻錄到中國民眾的笑聲,遑論旋律整齊的合唱。相伴在一起的,就是國人性格的逐漸內向收斂。

  這一切,被中國的進步改變了。

  改革開放之初,當運動賽場響起國歌旋律的時候,觀眾們還不習慣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和著音樂旋律放聲高唱,不少人站立著悉心靜聽。漸漸地,人們小聲地跟唱起來,觀眾席上有了起伏的轟鳴聲。再過了些年,我國運動健兒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好,席間觀眾的國歌聲越來越整齊。今天,觀眾的歌唱聲趨於嘹亮,越來越多的人注視著國旗放聲而歌。

  這就是今天的中國。青年人的衣著五彩繽紛,他們的性格越來越活潑。迎面走來的人們帶著越來越多的笑容,假日的城市體育館裡到處是跳躍著的身影,生活中增添了更多的歌聲。

  感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將賽場齊唱國歌之風吹到了中國,使得賽場上響起的《義勇軍進行曲》分外動人。

  我們萬眾一心,我們齊聲歌唱。感謝體育健兒創造的冠軍佳績,我們一次次隨著國旗的升起高唱國歌。在“鳥巢”,在“水立方”,在各個賽場,當人們齊聲高唱國歌的時候,中國人的心,實實在在地被打動了。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