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外交休兵的成敗關鍵,主要在於國民黨提出不獨的信用能否取信於世人。 |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作者 石之瑜)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但是北京並未因此接受台灣申請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案子,想必是因為擔心台獨會借殼上市;而民進黨與其他台獨組織透過830 遊行,從台灣內部指控,外交休兵是放棄主權,因而會斬斷台獨的國際活動。
這兩個立場針鋒相對的反對者,利用彼此的存在而不支持外交休兵,歸根結底在於他們所共同關切的一個問題,即外交休兵對台獨的效果是什麼。
在素樸的外交休兵邏輯中,休兵後大陸不會來台灣,即不統;且休兵後沒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威脅,即不獨。但大陸要問的是,不統後台北有要做什麼嗎?如果什麼都不做,不就等於鞏固分裂現狀嗎?台獨要問的則是,不獨以後國民黨要做什麼呢?如果什麼都不做,不就任憑北京統戰而形同投降嗎?
故如果不回答外交休兵後的外交主動性何在,對台獨的積極意義為何,則外交休兵只能停留在一廂情願中。簡言之,不統不獨的重申,不足以讓北京與台獨任一方釋懷,他們都懷疑對方會趁虛而入。
依目前規劃,外交休兵後台北自許要做的是人道外交,但人道外交沒有回答關於台獨的問題,畢竟人道外交曾是台獨的手段,那為什麼休兵以後就不再是?另外,外交休兵後據說還要增加參與國際組織,參與國際組織過去也一直是台獨的手段,如果將來也繼續是,外交休兵就變成台獨的外交緩兵,則830 的抗議不過是煙幕。
在國民黨不敢對台獨表態的前提下,無論國共平台如何暢通,民進黨如何抗議,外交休兵終將有利於台獨。偏偏在利害考量下,台獨反對外交休兵的力度一定要超過北京,才好把國共劃等號。
可見,外交休兵的成敗關鍵,主要在於國民黨提出不獨的信用能否取信於世人,當前不作為的外交休兵構想當然就不充分。積極作為的外交休兵,必須忠實於外交休兵對不獨的意義,而不是逃避。而其意義就是,兩岸在國際上只有一個代表,在誰的邦交國就由誰代表全中國;故在巴拉圭,台北代表的就是包含兩岸在內的全中國。
準此,外交休兵後的台灣偶爾得要代表全中國,明乎此,台北便有責任主動協調邦交國內的北京代表,形成一個外交團隊,服務所有華僑與台僑,分工合作,和衷共濟。當然,在非邦交國也偶爾要被北京代表,且被代表的地區一定比較多,同理應接受北京使節團的召集。
能以代表全中國的身分在邦交國活動,就能以代表全中國的身分,在國際組織活動;能在邦交國以兩套人馬整合成一個外交團隊,就能在國際組織中以兩套人組織成一個團隊。也許,台灣的外交人員還應先參加大陸代表團,掛職學習,窺探演練什麼是國際組織中的大國外交。
如同太陽系的地球與太陽,台灣與身為大國的中國大陸互為表裡,於是沒有台獨問題,厥為“積極不獨”,俟兩岸外交團隊整合後,自然休兵,厥為“積極不武”。且一旦休兵,台灣外交人員無論在何處都繼續代表台灣,只是在非邦交國名義上是被代表的,但在邦交國也名義上代表大陸,是為“對等尊嚴”,如此大陸不必介入台灣內部問題,現狀得以維護,是為“消極不統”。(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