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馬政府,振興經濟不能只靠“以身作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5 15:13:00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中秋節快到了,景氣卻冷清。馬英九新政府初上台時鼓吹簡樸風,結果導致花農抗議,所以這次變成鼓勵政府機構多送中秋節禮物,以刺激消費。政府如此“以身作則”,有效嗎?

  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要扮演好“國家”領導人的角色,“以身作則”的行為習慣是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以身作則”的好處是避免“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風格,而且以自己的經驗示範,勸誘大眾一起做正確的事情。不過,“以身作則”不是沒有壞處,很容易製造錯覺,誤以為總體、全面的問題,可以在個體層次解決。

  夏天裡,馬英九率先示範脫掉西裝,少開冷氣。這固然有助於“節能減碳”,不過更重要的,還在於臺灣應有完整的能源政策,著眼於替代能源、管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產業等大事做起。

  同樣地,“總統府”以下,政府機構多消費送秋節禮,不能說對刺激景氣沒有幫助,但幫助能有多大?且鼓勵用公費多送禮,對政治風氣與社會觀感不會產生後遺症嗎?顯然,這種“以身作則”不是提振台灣經濟的好方法。

  社論指出,馬英九如果真的在意台灣的投資與消費信心,更該做的是謹言慎行。天外飛來一句“六三三是八年後的目標”,不是平白增添社會對於國民黨執政效率的疑慮擔心嗎? 

  劉“內閣”如果真的在意施政績效,更該做的是趕快拿出像樣的財經政策來,不但應提振景氣,改善投資環境,還要處理越來越嚴重的貧富落差問題。如今中產階級縮減,貧者愈貧,叫一般民眾拿什麼去消費?月薪不到兩萬元的底層人口持續增加,整體消費力當然持續降低。富者愈富,有錢花不完,卻如果其消費集中在少數奢華產品上,又不肯增加投資,對總體經濟的貢獻有限。財富M形化發展,消費市場和經濟骨幹的支撐力如果垮下去,臺灣的經濟怎麼可能好得起來?

  社論認爲,在經濟問題上,領導人用個人的消費習慣“以身作則”,長期雖希望能風行草偃,短期的作用有點緩不濟急。此刻經濟情勢險峻,股市直直落,多數投資人,尤其是沒錢的窮人,根本無從效法“刺激消費”,現在大家需要的是對於景氣和收入前景的信心。拜託馬英九和“行政院長”要看對重點,用對力氣在政策大方向吧!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