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緣何以“彈丸之地”奪殘疾人體育大成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0 19:17:48  


9月9日,奪冠後的郭海瑩微笑著展示金牌。21歲的中國香港姑娘郭海瑩9日在北京殘奧會硬地滾球混合單打BC2級別決賽中上演逆轉,在0:3落後的情況下以5:3擊敗英國名將莫裏,為中國香港代表團摘得北京殘奧會的首枚金牌。 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這是一個令很多人感到好奇的問題。香港,地域狹小,人口只有700萬,缺乏深厚的體育傳統和輝煌的體育戰績,但在殘疾人運動領域卻取得了讓世人驚嘆的成就。從1972年踏足殘奧會起,香港殘疾人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頻頻摘金奪銀,獲得的獎牌不可勝數。這成就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支持力量?

  “這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也是我為什麼大學畢業就來到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工作的原因。”年輕能幹的廖凱欣目前是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的項目主任,她去年從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體育管理專業畢業後,就來到協會工作。

  新華社報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廖凱欣說,香港人口總基數不大,殘疾人運動員為數更少,但在國際殘疾人運動界,香港卻異常引人注目,“我到協會工作,一方面希望為傷殘人士服務,另一方面也想探尋這其中的究竟。”

  首先是香港傷殘人士的訓練環境“充滿人情味”。廖凱欣說,香港殘疾人運動員和教練員、其他運動員以及志願服務人員之間,非常和睦友好、感情親密,大家都是好朋友。很多運動員退役後還要回來繼續做志願服務,很多健全志願者一做就是數十年。每個人都很熱心,令殘疾人運動員“喜歡從事的運動,享受訓練比賽的過程”。

  廖凱欣表示,協會資金有限,每個人都要盡力承擔更多的工作,小到修理輪椅,大到組織國際賽事,什麼都要學要懂。雖然很辛苦,但“非常開心”。

  取得成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傷殘人士自我要求高,珍惜機會,珍重榮譽。廖凱欣說,香港殘疾人運動員都是業余運動員,在學習工作之余訓練非常不容易,但他們都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努力取得成績來回報社會給予的支援。

  香港殘疾人運動界已經形成了老人帶新人,一代傳一代的優良傳統。廖凱欣說:“殘疾人運動員前輩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績,他們退役後還要回來進行志願服務,把自己的經驗和技巧無私傳授給下一代;而新一代運動員對師兄們的榮譽和關愛非常珍惜,盡全力‘守業’,要把前人的成就發揚光大。”

  “在這裏,沒有計較,也沒有驕傲。”廖凱欣說,即使是“明星級”的傷殘運動員如蘇樺偉、余翠怡,也是非常低調,非常平易近人的。“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拿了很多金牌、破了很多世界紀錄就失去平常心,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努力不是為了冠軍的光環,而是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