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李光耀說得對 中國誠心走和平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1 11:11:54  


  中評社香港9月11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社評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九日分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積極評價北京奧運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指出中國正以自己的步伐逐步邁向開放,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誠心實意。

  李光耀指出,自七年前獲選承辦二○○八年奧運會之後,中國政府立即積極籌備,不僅斥巨資建造新機場和一座座由西方頂尖建築師設計的體育場館,也在軟件上下功夫。舉辦奧運會對中國而言是邁向開放的一個重要機會。鄭永年在文章中說,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巨變,中國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到國際社會,無論西方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希望中國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希望中國提供經濟援助,幫助它們發展社會經濟;另一方面則希望中國發展出和西方不同的國際關係模式。奧運會的成功,確實造就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大國概念,奧運會後不免對中國有更高的期待,國際社會需要一個有能力實現和諧世界的中國。二○○八年世界更加清晰認知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誠意。

  社評指,二○○八年的中國大事不斷,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以及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等,都受到世界的高度關注。這些大事,明確地向世界傳達了中國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誠意,以及中國政府為建設和諧社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中國的“軟實力”正在逐步增強,譬如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孔子學院,促進文化傳播,中國傳統音樂在世界各地有了越來越多的擁躉。剛剛結束的奧運會是對中國文明和現代化建設最好的注釋。奧運之後的中國更加自信,更多地去展望未來。中國正抓住這個契機,積極努力,更好地樹立中國新形象——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人民深信,中國為國際社會所作的貢獻越多,國家形象也會越好。

  中國近年來為世界所作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中國解決了糧食供給和溫飽問題,保持了社會穩定,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積極與亞洲鄰國合作,參與六方會談,解決朝核問題,參加G8峰會;中國參與了大多數的國際組織,為解決全球衛生、安全、金融問題等作出了貢獻;中國的雜交水稻品種為促進全球糧食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種中國的雜交水稻品種;中國廠商已不再只是廉價產品的製造者或者西方國家所說的“世界工廠”,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創新國家;中國已經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取得了進步,並且通過立法創造了一個接近國際標準的法律環境。

  社評說,三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能夠在非常艱難的國際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地位,運用自己的策略和方向,找到自己的道路,並堅定地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把握住了國際機會,在全球確定了自己的地位,並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收益。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充分展現了中國人“和衷共濟”的精神。中國人在災難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震撼了世界。萬眾一心、奮力抗災的全民意志,以人為本、感同身受的人道關懷,喚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重新認識。

  當然,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社會制度的不同,西方國家要完全摘掉對中國的有色眼鏡還需要頗長的時間。最近中國第二次向聯合國提交了軍事開支報告。這份年度國防白皮書顯示,二○○六年,中國軍費年度預算為二千八百三十八點二九億元人民幣,軍費總額、軍人人均數額,與其他大國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但遺憾的是,中國軍費顯然已經成了西方說事的對象、炒作的話題。即使北京逐步採取軍費透明化的措施,也未必能止息西方尤其是美國對它的批評,這是西方的意識形態在作怪。

  社評最後說,中國有一個誠摯而又堅定的信念,和諧、和平的世界會給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基礎上推動國與國之間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