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馬英九的課題 人心,人心,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2 10:11:58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社論說,一位政治領袖,要累積多少的人心,才能攀登政治最高峰?馬英九當選“總統”,得票率五十八%,得票數七六五萬;不論得票率或得票數皆創最高紀錄。今年三二二的馬英九,毫無疑問深獲人心。

  然而,馬英九就任“總統”剛過一百天;卻儼然已成眾矢之的,從電視到報紙皆稱他是“笨總統”。人心的流失,居然宛如江河瀉地。

  社論指出,“行政院”前天連夜發布振興經濟方案,證交稅減半為千分之一點五;昨天股市的回應卻是仍然重跌二○六點,台幣匯率亦因外資撤離而跌破三十二元關卡。

  大家都說,人心不再,信心已失。為何一位萬方寄望的政治明星馬英九,竟然在百日之間就落到人心渙散的地步。這種天壤之變,簡直是政治史上的“奇蹟”。

  人心的累積不易,已經累積的人心一旦流失而想要找回更不易。尤其,許多台灣人原本將當下政經困境歸因於國際情勢,但如今卻已將原因轉為馬英九的領導因素所致。這種“人心”的轉變,已是馬英九及執政團隊的最大危機。

  社論指出,所謂政治,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人心的維持。成功的領導,就是人心所向,猶如水能載舟。失敗的領導,就是人心流失,猶如水能覆舟。馬英九說“跟我走沒有錯”,這句話顯已受到質疑。

  其實,我們早已對現今的情勢發出預警。三二二馬英九當選“總統”,我們就指出那是一個“帶著問號的勝利”;並期望馬英九能由“好人”也轉成“能人”。六月九日,我們是第一個評論“退居第二線”的媒體,並提醒不要淪為“法匠”或“法奴”;接著,我們直接呼籲馬英九對人心的變化提高警覺:疑惑可能轉為質疑,質疑可能轉為輕視,輕視可能轉為敵視。

  最後,馬英九一句“六三三在二○一六年實現”,終於使人心潰堤,一發不可收拾。我們所擔心的疑惑、質疑、輕視及敵視,皆已一一浮現。

  社論指出,領導的效能主要表現在維繫及鼓舞人心。在社會座標上,領導者必須站在“第一線/最前線”;馬英九的一句“退居第二線”,對於他的領袖形象衝擊至大。另在心理座標上,領導者尤其應當站在“第一線/最前線”,因而,“八年後六三三”之類的發言,被認為是未戰先降,比群眾還要先撤退,這當然是台灣人不能忍受之事。

  馬英九的人品不必挑剔,但這樣的人品能否帶領台灣人迎戰艱巨,卻已是一個疑問。謹守分際,變成“退居第二線”;揭示現實,又演成“八年後六三三”;眼中只看到“施明德”,卻看不到背後可以收聚的民心;心中只顧慮自己的羽毛,對國務費案的“解密”猶豫不決;“外交休兵”無修飾,“非國與國關係”太露骨;只問“政見”實現沒有,不知情勢變遷沒有……。這一切爭議似乎都源自一個“格式化”、“公式化”的“好人形象”,但是否符合一個守經、通權、達變的領袖人格?

  不少人疑惑,馬英九是否陷於他在人格特質上的“好人公式”或“好人框架”之中;不沾鍋固然使他不易沾染塵垢,但也使他不能吸附人心,凝聚人心。因此,他原本擁有的強沛民氣與民心,竟在就職百日幾已流失殆盡。

  有一比喻:陳水扁是一個黏土娃娃,什麼東西都沾黏得上去;珍珠沾得上,穢物也黏得上。馬英九則是一個瓷娃娃,什麼東西都沾黏不上去;汙穢沾不上,珍珠也黏不上。

  馬英九現在已面對“破窗效應”,好像誰都能對他數落幾句;但絕不可使自己處在“疑惑/質疑/輕視/敵視”的惡性循環中。往股市的火堆裡丟鈔票沒有用,最重要的是重建自己的領袖形象,拾回人心,人心,人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