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韓國,“漢字”始終是敏感話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3 13:28:10  


  “每當用古詩、成語或典故介紹名勝古跡時,日本游客一般都會聽得津津有味,而韓國人卻似乎無動於衷。”一位經常給韓日游客做導游服務的中國人士深有感觸地說。

  一百年前,韓國的官方文字還僅限於漢字,但如今,在韓國年輕一代的眼中,漢字已顯得那麼陌生。韓國古代很多書籍大多是用漢字撰寫,年輕一代卻視其為外文,難以理解。韓國有識之士因此憂心忡忡,“韓國年輕人如果不懂漢字,那韓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必定將日漸流失。”

  正是出於此擔憂,日前,首爾南部一地區教育部門宣布將在小學重新引入強制學習漢字計劃。此消息一出,再次引發韓國社會對“漢字教育”的爭論。
 
  韓國再掀“漢字教育”之爭

  韓語學會最先站出來反對。9月18日上午,該學會發表聲明稱,“此舉是韓國的一大倒退。”韓語學會的聲明得到了相當一部分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認同。他們認為,韓國人應該重視自己的語言,能不用漢字盡量不用漢字,“如果有時間學習漢字,還不如花時間來學習英文。”

   在北京大學就讀的韓國留學生李庾珍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韓國人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感到很驕傲,國家還特地設立了“韓語節”加以紀念。

   正因為民間醞釀的這樣一種情緒,2004年7月,韓國政府部門曾向國會提交決議草案,要求推行韓國法律文書的韓語化,去除法律條文裡的漢字。韓國的一些議員甚至認為,這是弘揚民族自主精神的表現。然而,這一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互不相讓,最終該決議草案不了了之。
 
  “漢字”始終是韓國敏感話題

   韓國國內圍繞漢字的爭議背後,始終是民族主義情緒的躁動。

  在古代韓國,漢字是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分界綫。能寫一筆好的漢字書法,能用漢字寫詩作賦,是上層社會的身份標識。而下層社會的庶民則與漢字無緣,其所使用的語言也沒有相對應的文字。

  公元1443年,朝鮮世宗大王下令創造專為庶民使用的表音文字(現在的韓文),此稱為“訓民正音”。但是,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上層統治階層還是使用漢字,而庶民使用表音文字,用表音文字寫的文章被稱為“諺文”。

  清朝末年,韓國人開始摒棄漢字,從前的“諺文”開始占居主導地位。之後,韓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當局確定了“日漢文字并用”的政策,并把表音文字學者視為反日分子加以迫害。就此,表音文字打上了反日、愛國的民族主義標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