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農改將釋放數十萬億土地財富 縮短城鄉差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8 12:47:20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9日召開,圍繞土地制度的相關政策調整將成為本輪農村改革的關鍵。 單純從數據上來分析,農改將釋放數十萬億的土地財富,從而成為帶動農村消費、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動經濟關鍵問題的重要支點。

  香港《文匯報》報道,按照經濟學家厲以寧的說法,中國農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場價值估計,高估有20萬億元,少估一點也有15─18萬億元,而之前由於宅基地和建設其上的住宅無法流轉,這部分價值實際上是被封凍了起來,直接制約了農民土地權益實現,而流轉後將這部分價值釋放出來。 

  這還僅僅只是對小部分農村宅基地價值的估算,更大部分則是在18萬億畝耕地使用權可流轉和承包期大幅延長,將釋放出更多財富,從而成為帶動農村消費、城市化等一系列推動經濟關鍵問題的重要支點。所以這一改革一旦開始,可望催生數十萬億的土地財富。 

農村發展方向:組織合作社

  當前,農村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留守農村務農的多是老弱婦孺。專家分析,這種農村生產的現實狀況,決定著要提高土地勞動生產率和效益,就要搞規模經營。據了解,當前在湖北有些地方成立了稻穀合作社,安徽定遠也成立了養豬協會。探索實行包含銷售、技術、信息、金融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合作社,或是各種各樣的專業化合作組織將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一個方向。 

  中央黨校“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臨表示,家庭聯產承包制責任制曾是一種創新,而現在則要培育和鼓勵的農業合作社,在一種更高的形態上把農民組織起來。他指出,當前內地一些地方發展得好的合作社,實際上就是綜合性合作社的雛形,囊括了銷售、技術、信息、金融等服務。他強調,韓國、日本及台灣地區的經驗表明,小農經濟可以搞合作社,但方向是綜合性合作社而不是專業合作社。 

  專家還指出,下一步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重點,將是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實現政策性金融與合作金融有機結合。

戶籍制改革破解城鄉二元化

  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認為,戶籍制度是束縛農民的緊箍咒,有望先行改革。現行的所謂集體所有制已經變得畸形,這是城鄉之間、農村內部諸多糾紛的主要根源。破解“二元結構”可使農村土地產權明晰,使農民獲得可以自己支配、處置的資產和房產,使農民有參加市場經濟競爭的資本和立足之地。

  據悉,重慶等地探索建立的農民進城機制已引起中央高層關注。重慶試驗包括:“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社保”,即農民放棄農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換為城市發展用地,農民在城裡獲得一套住房。農民放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享受城市社保,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 

  而在其它地區,也正著力解決農民“光著身子進城”問題。如浙江不少農村搞了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即把村集體資產入股,包括土地、房屋、甚至農機具,把它們折成資產、換成股份,這樣農民就可以帶著股份進城。 

鄉村管理服務水平待提高 

  專家預料,鄉村治理也將成為三中全會的一個討論內容。當前,鄉村治理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歸結起來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村支部與村委會、村委會與上級政府、村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現在,這三組關系還不太順,存在互相掣肘的現象。而在另一方面,當前農村的社會管理服務基本上是“小馬拉大車”,水平亟待提高,農村迫切需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應急管理機制。

近數屆三中全會關注“三農”

  縱觀中共黨史,歷屆黨代表大會之後的三中全會往往具有特殊意義,往往作出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在歷屆中共三中全會占有重要地位。 

  十七屆三中全會 將就統籌城鄉共同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出部署。 

  十六屆三中全會 重申了中國的土地政策,強調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并不斷完善。 

  十五屆三中全會 將“三農”問題提到了新的歷史高度,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全會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并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 

  十四屆三中全會 明確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十二屆三中全會 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全會提出在繼續深入搞好農村改革的同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