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讓中國活躍起來的決定性一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2 18:23:35  


鄭必堅認為,今天繼續解放思想的中心課題仍是“解放生產力”。(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面對中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人們思緒萬千,感慨萬端。究竟是什麼使中國發生如此之巨變,充滿希望地活躍起來了呢?其根本經驗是什麼?給了我們哪些重要啟示呢?

  新華社報道,帶著這樣的問題,金秋十月,新華社記者採訪了76歲的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

  “所有經驗,從根本上說,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

  記者:據了解,您是我們黨參加中央全會文件起草次數最多的理論幹部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您參與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此後又相繼參與從黨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報告的起草,同時參加了這期間各次中央全會的理論性綱領性決議的起草,您還參與了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整理工作。從這樣的經歷出發,您怎樣看待改革開放30年來的歷史經驗?

  鄭必堅:這30年間,中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在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共產黨領導人民開拓進取,創造和積累了多方面的寶貴經驗。黨的十七大報告概括的“十個結合”,是這些經驗的完整綜合和總結。而所有這些經驗,從根本上說,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

  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思想啟動,是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應當特別強調的是,在這30年中,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把實踐這個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決、徹底、鮮明地集中到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要求上來,集中到生產力標準上來。實際上,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思想起點、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

  記者:今年對中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戰勝了低溫雨雪冰凍和汶川大地震兩場罕見的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圓滿完成了“神七”載人航天任務。幾經洗禮的中國人民回顧改革開放30年曆程,認識有了新的提高,情感有了新的昇華,人心有了新的凝聚。您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鄭必堅:30年歷史巨變,可以從多方面,用多視角來觀察,而其中最突出的一條,或者說最使十幾億中國人受惠的一條,就是在新時期,從根本上改變了封閉僵化的頹勢和萬馬齊喑的沉悶,真正充滿希望地活躍起來了。

  鄧小平在1987年5月曾經說過:中國真正活躍起來,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還是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從總結歷史教訓的高度,把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和之後黨和國家的狀況、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狀況,作了尖銳鮮明的對照,把問題集中到究竟是要“沉悶停滯”,還是要 “中國真正活躍起來,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這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體察和眼光,實在發人深省!

  實際上,中國共產黨這30年最為重視的就是這個“活躍起來”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之有無活力的問題,就是人民群眾精神狀態是沉悶還是活躍的問題。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一個社會主義的後發現代化國家,在改革開放推動下,實現了世界近代以來大國發展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持續高速發展。顯然,這樣一種罕見的 “井噴式”發展勢頭還將長期持續下去。 今天,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活力,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