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樹清:一定要打破對外國銀行金融市場的迷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6 14:26:31  


  專訪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一定要打破對外國銀行、金融市場的迷信”

  源於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沒有因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的救助方案獲得通過,而停下肆虐的腳步。大洋彼岸的中國,何以獨善其身?全球有影響的經濟學家都在關注這場世紀金融大動蕩。

  “美國的金融市場和美元市場的穩定,不僅對美國好,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郭樹清認為。9月27日晚間,在參加完“夏季達沃斯論壇”後,他終於有時間坐下來,縱論當前全球金融風暴的成因、影響與對策。這也是時隔一年後他再次接受本報專訪。

  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郭樹清,曾是中國市場經濟框架體系的重要設計者之一,有著省級政府的管理經驗,也曾主政外匯管理局管理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目前掌舵資產超過7萬億元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他無疑是這個領域最具發言權的重量級人物之一。

  也許是由於掌管中國外匯儲備的經歷,郭樹清的風格極為穩健。在其他一些中資金融機構飽嘗海外投資之痛的時候,由他掌舵的中國建設銀行(下簡稱“建行”)的海外并購策略更顯得富有遠見。

  “現在你或許發現華爾街到處都是便宜貨,但是便宜貨有什麼意思?買了以後發現資產有問題,還要進一步減記,那已經不便宜了。即使資產質量和現在差不多,但還有個整合的問題,能不能够發生作用,是不是對將來的業務有好處。”他說。

  從接手時建行剛剛脫離“技術性破產”的困擾,到現在成為全球具備競爭力的大型商業銀行,郭樹清帶給世界一個發展中的轉軌國家國有銀行改革的範本。而且,建行市值過去一年已經超過其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此前與建行進行過合作談判的多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現在也正經受著金融危機的折磨。

  “外國的銀行應該向中國的銀行學習。比方說我們更謹慎,做得更保守一些,更願意做面對面的業務,了解客戶;而不是更多依賴計算機,依賴公式、模型計算。”郭樹清說,“當然,總體上我們與世界先進銀行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有清醒的認識。”

  美國救市力度應更大

  《21世紀》:面對金融危機,美國政府提出了7000億美元的救助方案,但這個方案遭到了美國國內很多經濟學家的反對,反對理由之一就是認為方案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華爾街的金融巨頭,違反了責任自負的市場經濟基本原則。你認為美國政府是否有必要救助這些金融機構?有沒有更好的救市方案?

  郭樹清:我覺得無論美聯儲也好,財政部也好,對自己的經濟情況更熟悉、更清楚,我不認為我們會比他們更熟悉。但是中國有句俗語,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偶爾會比他們清楚。

  總體來說,美國政府采取的措施還是比較及時的。我覺得力度應該更大一點,因為你之前不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之後問題就會蔓延。對市場的救助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市場天生就有缺陷,比方說消費者和投資者預期過度,市場波動就會很大,宏觀調控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但是,救助方案是否需要7000億美元,從什麼時候開始救助,從哪個環節救助,買什麼樣的資產,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但總體上我覺得對金融機構進行救助是有必要的。美國的救助政策越及時就越有效,越拖延問題就越大,付出的代價也越大。

  我也願意強調,各國政府都應該從不同角度來關心和支持美國金融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美元市場的穩定不僅對美國好,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因為當今經濟全球化,我國國家、企業和銀行的外匯儲備有2萬多億美元,其中相當多都是美元資產。

  《21世紀》:在危機中,美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批准轉型,可以開展商業銀行業務,這樣的轉型意味著什麼?這樣的轉變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有何啓示?

  郭樹清:我覺得轉型是基於這些原因。首先從短期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變成商業銀行或者銀行控股公司,它才能够從法律上完全合法地從美聯儲拿到貸款,或者是流動性資金,否則按照過去美國的規定,美聯儲不能給他提供資金,我覺得這是個短期的因素。另外確實也有一個長遠的問題,就是監管,如果它變成商業銀行的話,那它應該是在美聯儲和其他監管機構更緊密的監管之下,它發生那麼大風險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第三,轉型以後,它肯定不能再做那麼多高杠杆率的產品了,過去它拿出很少的資本,然後做到了30多倍的杠杆交易,1塊錢當成30塊錢,無論哪個銀行賣出這些產品,風險都很大,我想這也是很大的改變。

  《21世紀》: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顯然不僅僅在金融市場,從目前的情況以及發展趨勢來看,它會對實體經濟有何影響?

  郭樹清:次級貸危機的影響已經表現出來,美國的進口減少了。今年1月到8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明顯減少,整個美國的進口不如以前多了,但是美國今年的實體經濟并沒有那麼差,因為美國今年出口很好,制造業最終出口到中國的還是很多的,這種現象是少有的。今年世界上鬧糧荒,糧食危機,美國是農產品出口最大的國家,所以從實體經濟來看,美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比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小得多,如果那時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多大公司、大銀行倒閉,那可不得了。

  (現在)連華盛頓互助銀行也倒了,那是美國第六大商業銀行,美國五大投行倒了兩家,還有一家被并購,這在過去很難想象,但現在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那麼大。但是,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最終肯定要有影響。

  危機帶給我們很多教訓:第一,產品不能搞得那麼複雜,最後連經營的人都不知道風險在哪裡了;第二,監管機構對這些金融產品監管不力;第三就是宏觀經濟問題,過去十多年,美國經濟增長太好了,二戰以後都沒有這麼好,我認為是經濟該暴露的問題沒有暴露,好多矛盾集中在一起了。

  經濟有一些周期性的波動也是正常的,這與一個人的身體一樣,都有波動調整的過程,有起有落,我覺得對於經濟、社會都是一樣的,我們能做的是不讓波動太大,調整太大。美國過去十年就是利率過低,資金過多,貸款過度,融資過度,最後問題都集中暴露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