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蘋論:王永慶的貢獻罕有其匹;為人是典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14:48:33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台灣蘋果日報今天的蘋論說,如果今天沒有發生全球金融海嘯,台灣很多靠金融衍生性商品發財的人,和一些二代主們,對剛去世的王永慶可能會語帶諷刺地說王是個過氣的傳產落伍老人,不懂現代科技和金融商品。 

  這次金融風暴徹底摧毀了虛幻的金融商品所製造的龐大泡沫,見證了像王永慶那樣腳踏實地辦產業的人,才是社會的棟樑和勞工可以依賴的老闆。王永慶終其一生沒有創辦銀行和保險業的念頭,因為他沒有投機、快速吸金以及買賣空洞金融商品的興趣,也看不起那樣的空頭事業。他甚至很長時間對新興的電子業抱持懷疑的態度,到後期才願意投入。 

  蘋論說,商人和企業家有很大的區別,就像政客和政治家的區別。企業家是能整合並組織各種資源、要素投入生產的人;是能在產品產出和生產過程兩方面進行革新的人;是能進行企業的日常管理的人;是能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與企業有關風險的人。企業家也就是在市場機制中提供信息,並降低交易成本的關鍵人物。此外,熊彼得特別強調了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以資區別和商人的差異,就是所謂的“企業家精神”。 

  王的堅持令人敬佩 

  王永慶長壽的一生跨足三個經濟世代:傳統產業、高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見證了全球化經濟快速變遷下的變與不變。他始終相信有些價值不論外界如何變,內在的本質不會變,例如生產看得到的東西和人人都用得到的東西,因而排除了包裝華麗,短期獲利很高但看不見,摸不到的金融性衍生商品。這種保守的態度,固然引起很多人的譏嘲,但事實證明金融商品很多果然是海市蜃樓,鏡花水月。

  蘋論說,商人追求近利,堅持用最少成本獲得最大邊際效益,追求利潤高於一切,絕不多花錢在短期無法獲利的創新研究發展上,對自己的企業沒有承諾,沒有使命,沒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沒有長遠的目標,最關鍵的是沒有社會責任心。企業家則反是。王永慶對事業的專注、奉獻、堅毅和長遠的企圖心,都讓他遠遠超過一般的商人,從而登上國際級企業家的高度。小學畢業的學歷一點都沒有妨礙他的見識與胸襟,他的國際觀和社會意識都超過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大多數商人。

  蘋論說,在台灣設立醫院,去中國大陸支持希望工程,到瓜地馬拉建築平民住宅……都是社會責任的展現。作為台灣企業家,他對“國家”的貢獻罕有其匹;做為人,他已是正直紳士的典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