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膚色”困擾奧巴馬 成入主白宮最大阻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2 10:14:26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10月15日晚,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展開了大選的最後一場辯論。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盡管麥凱恩本場辯論的發揮好於前兩場,但奧巴馬仍然總體佔優。 

  奧巴馬領先三大戰場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一般認為,美國總統選舉有形象、支持率、地域三大“戰場”。目前,奧巴馬在三大“戰場”均穩居領先位置。公開辯論是候選人形象對比的平台,而奧巴馬的“三連勝”,已經拉開了與麥凱恩的“形象分”差距;支持率方面,9月中旬美國金融危機加劇後,奧巴馬支持率節節上升,目前已平均領先麥凱恩近8個百分點;至於地域之爭,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的民調顯示,目前奧巴馬幾乎在所有主要“戰場州”領先,而且在共和黨的一些傳統州也後來居上。從歷史的角度看,如果一位總統候選人在距大選只有不到20天之際,有如此明顯穩定的領先優勢,那麼十有八九會入主白宮。從1936年以來,相反的例子只出現過一次——“共和黨救星”裡根在1980年大選最後階段一舉翻盤,戰勝時任總統卡特。 

  但是,目前尚有約一成美國選民沒有決定投誰的票。而且麥凱恩擅長在最後衝刺階段發力,奧巴馬則善於穩扎穩打。而奧巴馬的最後一關,很可能就是那隱藏在美國白人社會角落、依然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 

  “種族政治”暗瘡猶存 

  “種族因素,毫無疑問將在投票日當天影響選民。”近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斷言。由於有蓄奴的不光彩歷史,種族主義是美國的“原罪”。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種族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勢力已無法立足,沒有人會公開承認自己是種族分子。 

  但美國政治的現實是,白人仍然是選民主體,黑人人口在減少,佔總人口的比例甚至低於拉美裔。而且,美國的黑白隔閡仍然存在,種族分歧以更隱晦的方式存在於社會的角落和心靈的深處。黑人和白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種”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差別與對立,在美國隨處可見。 

  最後10%的選擇 

  有著黑白混血特殊身份的奧巴馬很清楚,“種族政治”對他而言,是一把說不清道不明的雙刃劍:在預選中,如果沒有90%以上的黑人支持他,奧巴馬恐怕難以克制強敵希拉裡。預選最後階段,奧巴馬走得跌跌撞撞,在白人佔主體的各個大州幾乎都敗於希拉裡之手,尤其是以白人勞工階層為主體的中西部州。在西弗吉尼亞,他的得票率甚至比希拉裡少了40個百分點。的確,傳統觀念較強的中西部白人,不願接受一名黑人當總統。美國《時代》周刊調查顯示,盡管高達64%的白人選民認為奧巴馬“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但仍有高達44%的選民表示,他們知道有人會因為奧巴馬的膚色而不投給他票。而最近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在西弗吉尼亞州附近積極拉票,顯然是衝著奧巴馬的“軟肋”來的。在佩林的一次集會上,西弗吉尼亞州居民舒斯特承認,“膚色因素”讓像他這樣的白人選民感到難以抉擇。 

  “在我們這裡,人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選一個好黑人,還是一個不够好的但和我們膚色一樣的人?”舒斯特說,他的許多朋友都支持麥凱恩,主要都是衝著他是個白人。 

  當然,以奧巴馬的政治智慧,他不會去隨便攪這趟渾水。正如他在大選中所說的:“候選人的膚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立場。”但問題是,那10%沉默的中間選民,會如何做出最終的選擇呢?


    相關專題: 美國2008總統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