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奧巴馬會對中國友好嗎?他將如何看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07 09:59:14  


  
  奧巴馬怎樣看世界 

  奧巴馬的世界觀,可以稱作“現實的理想主義”。作為民主黨人,在對外政策上,他秉承民主黨的理想主義傳統,強調國際合作,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奧巴馬贏了,他在國外的支持者比美國民衆更歡欣雀躍。 

  如果美國大選在他今年夏天到訪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舉行,他早已穩操勝券。蓋洛普上個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在法、德、英這三個國家,對美國有好感的人不足50%,但卻有70%至80%的民衆都支持奧巴馬當選。 

  而他所到之處,媒體報道規格和到訪國接待的規格,都達到了“總統級”。這不僅與今年上半年麥凱恩訪問歐洲時的冷清場面形成鮮明對照,也與布什訪歐時不斷遭到抗議形成強烈反差。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和里根在柏林發表歷史性演講的情形,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因此稱這次演講展示了“奧巴馬在國際公衆面前代表美國價值觀的能力”。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熱”的形成,除了其國際化的成長背景以及個人魅力、政治天賦外,最重要的是他至少從形式上全面顛覆了美國過去7年來的對外形象,讓世人看到了與共和黨有明顯區別的另一種外交思路。 

  對盟友,奧巴馬表示要採取多邊立場,聽取他們的意見,關心他們的利益。對“敵國”,奧巴馬主張多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包括與伊朗和古巴等國領導人直接會談。這些主張與共和黨政府“邪惡軸心”和“非敵即友”等充滿火藥味的論調相去甚遠。在影響美國形象的最大負面因素——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奧巴馬承諾上任後立即設立撤軍時間表,與國際社會主流看法達成了一致,也得到了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肯定。 

  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著名政論家扎卡里亞認為,“奧巴馬熱”的關鍵成因在於,他讓世人對美國產生了一種久違的期待。奧巴馬的言論中,充盈著積極樂觀:在約旦,他夢想“中東的新黎明”;在柏林,他呼籲歐洲“走出歷史陰影,選擇自己的明天”。 

  奧巴馬將如何對待政敵 

  可能是由於曾在多個不同環境下生活,奧巴馬喜歡與不同類型、不和背景的人交流對話,包括對手。他相信,對話可以有助於解決問題。昨天的對手,可能就是明天的盟友。《紐約時報》記者康特長期跟蹤報道奧巴馬。他認為,奧巴馬天生有一種與人對話及調解衝突的衝動,這也為他帶來了許多成功。他關於全美國團結起來消除黨派分歧的話,並不全是政治口號,而且是一種基於人生經歷的個人理念。 

  奧巴馬最初出名是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院刊首位黑人主編。他在競選這一職位時,勇敢地走到站在敵對的保守派學生面前,成功地說服他們選他當主編。 

  在今年預選結束後,奧巴馬設法主動與希拉里和解,最終說服她和克林頓一起為他助陣。大選過後,他也在第一時間發出了與共和黨及麥凱恩和解的口號。 

  他呼籲:跨黨組閣。這是他的前輩肯尼迪曾經的政策。當年,肯尼迪“全國撒網”,使得內閣成員具有廣泛的社會背景,並能向他提供各種獨立判斷。如今,在應對金融危機的迫切任務下,奧巴馬的“跨黨組閣”讓人們對他今後的開放性政策有了更多期待。奧巴馬未來的內閣中會有哪些政敵的面孔?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蓋茨和財政部長保爾森都可能留任。而作為溫和派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亦有可能與奧巴馬攜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美國變天 黑人奧巴馬入主白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