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4萬億啓動全球遏制衰退大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0 23:11:38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21世紀網報道,中國11月9日推出規模達4萬億人民幣(約合5860億美元)的巨額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掀開世界經濟大國以大規模支出或降息來遏制全球經濟衰退的新一輪行動的大幕。

  中國政府批准至2010年共計4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政府支出,主要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項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施特勞斯-卡恩對中國此舉表示贊揚,稱這對世界經濟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國務院還宣布轉向“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暗示會進一步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巴西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意味著加大貨幣供應,讓市場流動性更加寬鬆;這也可能在價格上得到反映,譬如銀行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

  中國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已經三次降息。

  綜合各方專家判斷看,這次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不利影響大於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前外需減弱,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投資下滑,內需不振,如果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中國經濟存在下滑的風險。此時重新啓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擴大投資規模啓動國內需求,是應時之需、必要之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啓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這一政策曾在1998年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遭遇特大洪災等衝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2005年,鑒於國內社會投資明顯加快,經濟活力充沛,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7年後正式退場,轉為穩健的財政政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鬆”的說法。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鬆”,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經濟學家賈康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充分表明了這一輪宏觀調控措施的鮮明特點,顯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形成參照的是,美國今年夏季采取退稅約1000億美元的舉措來刺激經濟,德國上周也批准了大規模救市計劃。

  正在巴西出席20國集團會議的周小川11月8日表示,中國在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在8%至9%之間。

  部分經濟學家曾預測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率會放慢至不足8%,相比截至2008年的連續五年兩位數增長率明顯放緩。

  在巴西,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代表經濟規模占全球總量90%的國家和地區表示,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金融市場恢複正常,抵禦信貸危機帶來的強烈衝擊。

  由於銀行信貸突然枯竭,很多發達國家明年面臨經濟收縮局面,中國等新興經濟強國也難逃多米諾骨牌效應。

  9日當天,台灣“央行”出人意料地將基本利率下調25個基點,這是其過去一個多月來的第四次降息行動。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