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全港上下須做好“廣積糧”式應變部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2 09:46:52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金融風險日高 應留儲備救急”的社評表示,近日壞消息連綿不斷。香港總商會的調查顯示企業對前景悲觀:九成認為明年經濟轉差,六成更指香港競爭力在三至五年內不會提升。此外,外匯基金連虧三季共損失逾八百億,估計第四季表現將更差。顯然,這些均由世紀金融危機所致,形勢嚴峻已眾所周知,但仍須提醒今天肯定比明天好,新一輪風暴或在醞釀中。

  社評說,兩月來歐美救亡方案層出不窮,且出手極重:一是大減息,如聯儲局預期將減至零息;二是大注資,歐美已各向市場注入過萬億美元資金;三是大支撐,歐美通過增加資本及擔保存款等方法,力保重點金融機構,資金投入將超過二萬億美元。然而總體效果卻令人難表樂觀。美國的七千億方案的首期款項已用得七七八八,但幾家受政府全力支撐的大戶均似仍未脫險。如房利美及房貸美便在第三季勁虧五百餘億美元,財政的二千億增資看來已不夠用。初以八百餘億信貸支持,其後再補五百餘億的AIG,又要重組救亡方案,包括把部分債轉股。已獲當局增資二百五十億的花旗銀行,在股價暴跌下又傳出要賣盤。有研究報告指單是美國八大金融機構,便最終要政府增資逾萬億美元方可過關,所以傾盡救亡方案的七千億仍將力有不逮。

  社評指出,美國救亡對開解信用緊縮亦毫無進展。銀行信貸不寬反緊且貸息上升,企業債券市場更一潭死水,新債發行十分罕有而息率極高,而許多企業債券都面臨滾動轉發期,明年內將有萬億美元集資需要。企業資金鏈斷裂將引致連串惡果,一是倒閉、減產及裁員大增,令經濟衰退加深,二是令債券違約比率上升,對金融體系帶來新的震盪。當局已盡力打通為短期融資的貨幣市場,卻仍無法啟動較長期的資金市場。

  債券市場料是下個重災區,各類按貸抵押債券問題尤大。樓價不斷下滑已令這些資產估值日低,而日前財長保爾森一改原意,聲稱不會動用七千億方案資金收購資產,更令市場不安,料將加快債券的貶值及拋售。以萬億美元計的市場其影響必大,還會牽連信用違約掉期市場。這又碰上對沖基金的資產拋售潮,將令各類市場壓力大升;對沖基金上月被“擠提”掉破紀錄的四千億美元,而一些互惠基金亦開始動搖。

  歐美救亡方案既未達預期效果,又顯示流動性陷阱效應:貨幣擴張未能推動經濟。另一方面,大量注資反自亂陣腳;聯儲局已無法有效控制聯邦基金息率,令其指導意義消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亦瀕於瓦解。在這時刻卻碰上美國政府換屆的政策真空,權力青黃不接之間應變能力或會下降,更令人擔心。

  社評認為,因此,香港日後面對的國際環境必將波濤洶湧浪比浪高,故要作好有意想之外惡劣情況出現的心理準備,全港上下也必須做好“深挖洞、廣積糧”式的應變部署。政府對財政開支更要慎之又慎:儲備乃“救命錢”,必須留待可能出現的生死存亡時刻之用,切勿為“營造氣氛”、“穩定民心”而亂派亂花。同時,更要祈求祖國盡快令經濟止跌回升,從而拉香港一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