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進黨 從上而下陷入集體焦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6 00:32:24  


 
           如何對待民進黨的暴力化傾向

  民進黨暴力化轉向從長期看不利於其重新執政,但是如果就此認為這樣的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有利,則不正確。民進黨的暴力化傾向會幹擾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從長遠和大局看,化解民進黨的暴力化傾向對兩岸關係更為有利。

  (一)民進黨仍然對兩岸關係有很強的幹擾能力

  我們都知道民主政治的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在民主政治中,誰激烈誰就主動,主動者就能戰勝消極者。所以,大眾民主並不是真正的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在運作,而經常是那些激進的少數派的天堂。激烈少數派的“放大效應”在這次陳雲林訪台中被充分表現出來了。在這次抗爭中,民進黨硬是有本領把沒道理拗成有道理,它敢於公開搞暴力,又敢於在鼓動人群搞出暴力後說自動自發的百姓跟它無關。而馬“政府”及國民黨卻只能說“不要執法過當”。島內有評論指出,“包括外國媒體這次專程來台的記者在內,許多人看完這次陳雲林來台的全程,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真正在台灣主導問題的,其實根本就不是馬政府或國民黨,而是民進黨”。5

  (二)在兩岸事務上仍需重視民進黨的作用

  在陳雲林訪台期間,民進黨的非理性暴力衝突顯示出,“國共平台”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一個橋樑紐帶,只起到溝通的作用,也只代表了台灣的一部分民意,儘管是主流民意。發展兩岸關係,也不能僅僅與執政黨打交道,大陸必須同時關注、尊重和體諒另外40%選民的意願,也必須與在野黨打交道。所以大陸在利用政黨平台以及“兩會”機制推動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必須與民進黨建立相應的溝通管道。例如在目前兩黨互信不足、缺乏制度化溝通機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建立“通報”機制,將大陸的長期規劃和近期措施通過非正式管道通報民進黨,一方面引導民進黨重視兩岸關係研究,另一方面讓它感到自己被“尊重”。這樣做從整體上將對兩岸關係有利,對台海和平發展有利。
                     
1 台灣《中國時報》2008年11月6日。
2台灣《聯合報》2008年11月7日。
3 郭正亮:“嗆聲外,拿出兩岸策略”,台灣《聯合報》2008年11月4日。
4台灣《聯合報》2008年11月9日。
5 南方朔:“台灣的路走得下去嗎?”,台灣《聯合報》2008年11月7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