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加沙地帶一處遭以軍空襲的地點濃烟滾滾。 |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12月27日本是猶太人的“安息日”,當日,以色列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空襲却打破了加沙地帶維持數月的平靜, 150架戰機在24小時內發動250次空襲,大規模轟炸加沙地帶哈馬斯目標。截至29日,據巴勒斯坦醫務人員的最新統計,死于空襲的人數已經達364人,另外有超過1550人受傷。這場大規模突襲,被視爲繼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動的最爲猛烈的軍事打擊行動,讓沉寂多時的中東局勢急轉直下。目前,哈馬斯宣示報復,以色列地面部隊正在集結,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恐難避免。
雖然中東地區一向是世界聞名的火藥庫,但在今年後半年時間裡,這個地區幷沒有大規模的硝烟,爲何臨近歲末,沉寂已久的戰火又重新燃起,究竟是誰挑起了爭端?
從直接原因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持續不斷的火箭彈襲擊是導火索。本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爲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到期,雖然埃及方面從中斡旋,但雙方沒有就延續停火協議達成一致。自19日至26日約一周時間裡,哈馬斯向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射了200多枚火箭彈和迫擊炮彈,雖然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但讓以居民産生嚴重恐慌。迫于內部壓力,以內閣不得不批准對加沙地帶採取軍事行動。通過定點清除,包括哈馬斯任命的警方負責人、哈馬斯安全和保安部隊領導人、加沙中部地區行政負責人等多名高級領導人被炸死,哈馬斯政府的公務設施基本被銷毀。以戰爭換和平,用軍事打擊迫使哈馬斯重回談判桌,繼續談判幷執行新的停火協議,這正是以色列對外宣稱希望達到的戰爭結果。
但是,哈馬斯方面吃了大虧却毫不示弱,聲言發動聖戰,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回擊以色列,要以方爲此次行動付出代價,哈馬斯駐貝魯特高級代表哈姆丹甚至聲稱中東和平進程已經失敗,號召巴勒斯坦人“奮起復仇”。以色列也聲稱本次軍事打擊可能持續數周,幷放出“有可能發動地面戰爭”、通過“改變加沙政治現狀”,一勞永逸地“使以色列民衆擺脫哈馬斯襲擊的夢魘”等狠話。空襲發生後國際社會雖然作出了譴責暴力的反應,但這一地區的前景,顯然還是要看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態度。
其實,以色列的大打出手無疑有著國內政治因素。明年2月,以色列將舉行議會選舉,飽受哈馬斯火箭彈、人肉炸彈騷擾之苦的以色列選民普遍要求奧爾默特政府“强硬一些”,不論執政黨前進党可能的候選人利夫尼,還是反對黨利庫德集團主席內塔尼亞胡,都只能做足動武的姿態。由於內塔尼亞胡等一直指責政府“軟弱”,前進黨內部不少人也認爲奧爾默特“無能”,以當局重拳空襲加沙,是各方壓力的結果,只有這樣,前進黨陣營才能贏得大選。縱觀以色列的歷届總理,即便是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的拉賓,也是以好戰的鷹派形象首先獲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