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中國經濟3年內超日本、18年內超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1 11:20:52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國際先驅導報1月19日報道 “中國在2007年就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1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數據後,中國GDP超越德國的消息引起外媒廣泛關注。

  在積極的或是質疑的聲音中,事件的另一個主角:德國方面,反而顯得平和而冷靜。“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衆多,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德國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德國之聲”引述專家的話說。

  海外輿論變調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GDP增長了13%,高於以前估算的11.9%,達到25.73萬億元人民幣。中外媒體進行估算後得出了一致結論:2007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了德國。

  由於德國2008年的GDP增長不足2%,而多家研究機構預測,中國GDP增幅可能為9%左右,中國有望繼續保持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對此,彭博社、BBC、美國《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都給予了積極評價,並認為超越是不可避免的。《華盛頓郵報》甚至預測,“如果繼續按照目前速度增長,中國經濟最快將在3年內超越日本,在18年內超越美國”。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中國修正GDP,比起2005年底那次修正來,海外媒體的態度平和了許多。2005年12月20日,中國修正了2004年GDP 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意大利,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此後幾天,海外主流媒體幾乎一致地從世界經濟格局的高度剖析中國GDP的修正,“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也隨之而來,部分西方學者堅持認為中國已不再是那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正在成為新的經濟超級大國。有媒體甚至用“中國修正GDP驚動世界”為題來報道外電的反應。

  而最新這次重估,像日本多家媒體都給予了關注,也對中國的迅速增長表示吃驚,但輿論並沒有過多擔憂。而BBC評論說,中國正朝著超級大國的方向發展。《華盛頓郵報》、BBC在給予積極評價的時候同時還指出了中國經濟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接受中國的強大

  “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是個趨勢,超越德國甚至日本是遲早的事,西方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包明華分析,這是外媒態度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令人更感興趣的是,經濟大國往往在國際事務中享有更多的發言權,中國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但這並不是新鮮事,而是近年來的發展態勢。”“德國之聲”的報道佐證了包明華的觀點。

  與此同時,中國GDP總量雖然很高,但是人均GDP很低,“短期內中國經濟是不能與美國、歐盟等抗衡的,也不會造成什麼威脅”。包明華認為,西方國家已經逐漸認識到這一點,開始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中國的強大,這也是海外輿論轉向一個主因。

  人均實力還差得遠

  包明華認為,中國超越德國,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增強了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話語權。但是,客觀事實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並不會因為中國排名提升而有所改變。

  中國修正GDP之所以會受到如此大的關注,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鬆認為,“是因為中國排名越來越靠前了,超越每一個國家時都會成為話題”。

  而冷靜的德國媒體的觀點似乎更值得我們關注。

  “到頭來,GDP並非較量主戰場,真正重要的是人均GDP。”德國《商報》引述渣打銀行上海分行分析師的話說。在這方面,德國2007年位居世界第23,而中國僅位列第132。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