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旅西華人孝養遺憾:謀生與盡孝之間矛盾難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8 00:10:20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西班牙《歐華報》報道,幾年前,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流行一時。歌曲唱出了父母雙親在晚年,對兒女伴隨身邊的期待。其實對勞累一生,將兒女撫養成人的天下父母來說,“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孝敬。然而對於遠走天涯,漂泊海外的旅西華人來說,“常回家看看”可謂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對於那些無身份的僑胞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如此,就更談不上伴隨病榻,端茶送水,孝養雙親了。

  旅西華人來到西班牙這裡謀生打拼,當背起行囊跨出家門之際,總想著將來能衣錦還鄉,孝養雙親,或一家人團聚海外,盡享天倫。然而,世事無常,我們的良好願望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無法實現,甚至事與願違。誰知這一別,會何時再相見呢?如此,在謀生與盡孝的矛盾中,海外生活給我們一些旅西華人留下了無盡的孝養遺憾。

  這一別,竟成永訣

  一位來自北方的中年僑胞不久前剛剛通過西班牙的融入扎根政策拿到居留。為了這張居留,已經出國四年多的他,在西班牙吃遍了自己半輩子都沒吃過的苦,尤其是和親人的分離之苦,更是讓他難以忍受。四年前出國的時候,老父親就已經輕度中風了,由於他是家中的唯一兒子,父親並不希望他遠走。俗話說“父母在,不遠游。”可當時夫妻雙雙下崗的這位僑胞,家裡幾乎已經沒有了生活來源,不但父親治病要錢,而且馬上要上大學的兒子也需要錢。面對整個家庭的謀生困境,這位中年僑胞,一咬牙,來到了西班牙,出國對於他來說,更多的是闖關東式的背井離鄉。

  在西班牙苦熬了四年,這位僑胞終於拿到了合法居留,他可以回國了。四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惦記國內的親人,尤其是臥病在床的老父親,可由於沒有身份,他始終無法回國,如果回去了,就別想再出來了。而當初出國時花費的幾萬元錢,也將打了水漂。現在,有了居留,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可正當他安排自己的工作,準備今年春節前後回家的時候,國內來電話通知他,父親去世了。這位僑胞聽後,悲痛萬分,本來再過幾天就可以見面了,可老爺子卻沒挺過這幾天。誰成想四年前的父子分別,在如今快要見面的時候,竟成了訣別。

  這位僑胞馬上搭機回國,雖然父親已經永遠不在了,但家裡還有多病的母親,可以後母親怎麼辦呢?在為父親治喪下葬以後,面對風燭殘年的老母親,剛剛拿到居留,還要回到西班牙打工養家的這位僑胞,如何能第二次邁出這離家的一步呢?

  對於那些沒有身份的僑胞來說,像這位北方僑胞的情況,還算是好的,攤上了父母離世這樣的事,最起碼還能趕回去,見最後一面。如果沒有身份,那就只能自己在異國帶著失去親人的痛苦,以淚洗面了。

  一位天津僑胞在講到自己的經歷時說,前年,有一段時間,他偶然覺得很久沒有聽到老母親接電話了,於是在一天深夜下班後,他用店裡的電話往家裡掛,非要和老媽說幾句。電話另一端的媳婦實在瞞不過,就告訴他,老媽一個月前去世了,臨死的時候還一直嘟囔著兒子咋還不回去。家人怕告訴這位天津僑胞以後,他受不了,就瞞了下來。也許是母子感應的緣故,那幾天他總是感到心裡難受夜裡失眠,所以打電話時,也總想和母親說幾句。得知母親去世後,這位僑胞感情失控,非要立刻回去,可家人再三勸阻,要他冷靜想想自己出國的花費,以及打工養家的責任,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但講到自己出國的代價時,這位僑胞用了“慘重”兩個字。失去親人的痛苦,未盡孝養和送終的遺憾,對於他來說,都是無以複加的。 其實,在我們旅西僑民中,像上面兩位僑胞的情況,並不是個別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苦楚一說出來,很多人都會產生無盡的共鳴。尤其是對那些父母蒼老,年過四十的僑胞來說,更是這樣。其實,作為離家的游子,在跨出家門與父母揮手道別的那一刻,孝敬父母的遺憾,就已經湧上心頭。這種遺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變成一種令人難以排解的苦楚,揮之不去,最後還可能變成人生的生離死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