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經濟正值寒冬 陽春言之尚早”的社評說,送鼠迎牛之際,全球經濟寒氣迫人。在這艱難時期,既要維持信心以免因過度悲觀而自亂陣腳,同時也要保持頭腦清醒並努力上進,切勿心存僥倖而對復蘇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社評表示,金融風暴已擾攘近二年,但仍然未有見底跡象,美國教授羅賓尼更揚言最終美國的金融損失將高達三點六萬億美元,其中約一半要由銀行及經紀等承擔,並可能會令美國銀行體系面臨破產危機。教授之前就金融衝擊帶來惡果的預測已逐步應驗,故對其新預測無人會掉以輕心。然而更值得擔心者是全球實體經濟已開始急速下滑,如何及何時能止跌各方均心中無底。以風暴之源美國為例,第四季情況嚴峻:按季比繼第三季GDP下降百分之零點五後,又再急降百分之三點八,乃二十六年來最大跌幅,也是自九一年來首度出現連續兩季下跌,表示經濟正式進入衰退甚至硬著陸的新階段。同時,必須了解下降的主要原因來自消費者收緊開支,這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自九一年初以來首次連續兩季度下跌,跌幅更逾百分之三。如這顯示負債過重的美國家庭正開始減債,並進入去槓桿化階段,則美國經濟將步入漫長的寒冬,並非一兩年內便可轉暖者。
因此,全球或正面臨信用及消費雙緊縮的夾擊,其影響在今年會更多地浮現。即使強如亞洲的新興經濟亦會冷得刺骨:如星洲最近便預測該國今年GDP減幅或將高達半成!韓國去年四季度GDP竟較上一季大跌逾半成而遠超預期,故有報告估計今年降幅會高達百分之八。中國去年第四季GDP增長亦跌破百分之八的心理安全線,只有百分之六點八,全年則只有百分之九,保持五年的雙位數增長走勢已被打斷。最後兩個月工業產值增長低於百分之六及GDP增長,令這個主要產業的長期“增長極”地位丟失。幸好去年末季外貿順差有明顯回升,可給予增長更多拉力,否則情況或會更差。
社評又說,由於中國政府已出台了多項措施刺激經濟,故對經濟可在今年內趨穩應有信心。這將可為復甦奠下基礎。另一方面,由於政策生效需時,故也不應期望在短期內經濟會有明顯的轉勢反彈。有人基於十二月的一些數據,如零售及工業產值的增長稍有加快,便認為是積極訊息。判斷走勢必須基於嚴謹科學:須知出現波動乃正常經濟現象,切勿對此過度解讀,更不宜妄猜是轉勢預兆。波動不單會出現在中國;在海外及國際市場(包括匯市)或將有更頻密和更大的幅度,經營者及投資者應要十分警覺及審慎,切忌盲目“撈底”。
社評指出,總之,在惡劣時刻必須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各國政府應多做實事而非憑“吹水”來鼓舞人心:一面要應急,另一面要發展。金融、經濟被“鼠”的貪婪侵蝕後,必須靠“牛”的實幹來重建新天地,特別是要力推本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及體制改革,和參與建設新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這些都是迫切而又最根本的任務,只有當其有明顯進展時,全球的復甦才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只會帶來假陽春、假曙光。自然,中國內地及香港都同樣要為此作出巨大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