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失業農民工回鄉謀生難 成都政策可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9 10:25:34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新京報今天社論說,針對大量返鄉農民工無工可做的現象,成都市出台一項新政策,對三個月內還沒找到工作且家庭困難的成都戶籍返鄉農民工提供救助,他們將可享受最長6個月的失業救助。盡管按照如此嚴格的條件,能夠享受到這一失業救助的返鄉農民工不會太多,但從該政策中,起碼可以看到一種可取的政策取向:不把農民當成“農”民看,而當成一般國民看。

  據報道,今年將有2000萬農民工失去工作崗位。對此,有人認為,這些農民工反正在鄉村還有承包地,他們喪失工作崗位,可以回家種地,起碼有口飯吃。也因此,有的地方在統計失業數據的時候,根本不包括這部分就業者。

  社論表示,這些農民之所以流出鄉村到外地打工,多是因為,鄉村和農業領域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他們只能通過外出打工維持基本生活。事實上,過去二十多年,農民的家庭收入,包括新增收入,在外經商、打工的非農收入占很大部分。

  換言之,無論是實際收入、生活方式還是精神追求,那些長期外出打工的農民對工薪收入的依賴,與城鎮普通工薪階層沒有多大區別。所以,他們不可能像過去一樣僅僅靠種地的收入應對經濟的衝擊。

  但事實是,喪失了在城鎮的工薪收入之後,他們幾乎很難在鄉村、在農業領域獲得替代性收入,不少人就將經歷嚴重的貧困化過程。這種貧困化不僅體現在物質性收入的減少上,更體現在生活方式的不適應與心理感受的強烈落差上。他們可能已經習慣了城鎮的生活,陡然回到鄉村,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主觀損失。這種主觀感受上的損失對人的精神狀態的負面影響,一點也不小于物質收入下降的損失。對於這一點,政府決策者需要充分重視。

  社論指,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成都市的做法是可取的。不管失業農民工從政府那裡獲得的救助有多少,起碼,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農民工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單純的農民,農民工也有失業這回事。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完成這一意識的轉型,畢竟是困難的,這意味著要給自己的身上增加負擔;然而,完成這一轉型,對於政府履行自己的責任,對於中國社會之平衡發展,具有決定意義。

  社論說,認識到農民工的本質特點,就要把農民和城市人口平等看待。不能主要在城市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的基礎設施卻明顯落後。在福利分配上,也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民可以靠土地自己為自己提供。

  為此,首先需要全社會、尤其是政府,實現意識的轉型。從政治上說,把農民首先當成與城市人口完全平等的國民來看待,逐步消除一切法律上的歧視,尤其是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從技術上說,專家與政府相關部門在考慮具體政策的時候,不應被“農民”這個已經十分模糊的概念所誤導。即便是長期生活在鄉村的人口,其收入也嚴重地依賴非農產業,更不要說“農民工”了。按照“農”民的身份、職業制定政策,必然出現嚴重誤差。

  社論認為,歸根到底,農民不過就是暫時居住于鄉村的國民而已,他們不是注定了要永遠居住在鄉村,僅僅從事農業。那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就把他們當成同樣具有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願望的一般國民來對待。

  成都此舉說明,盡管城鄉差異存在了許多年,好多問題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但是現在有了一個好的開端,需要的是,各地都能夠沿著這樣的政策導向推行下去。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