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7名“東突”全球找下家 已赴歐者生活尷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3 10:51:17  


 
  葉海林介紹說:“事實上,德國一直是‘東突’組織在歐洲的主要據點。‘東突厥斯坦國民會議’、‘維吾爾世界青年大會’等組織的總部均設在慕尼黑。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慕尼黑議會批准了接受的動議。而目前默克爾很可能正在等待時機,歐洲議會、綠黨、大赦國際和 ‘東突’組織在德國搖旗吶喊,製造支援接收‘東突’分子的聲勢,累積到一定程度,聯邦政府批准接收就有了所謂的‘人權’、‘道義’上的理由。”

  “德國等歐洲國家願意接收‘東突’分子,是出於意識上對於‘東突’恐怖組織的認識不清,另一方面說明美國施加了巨大壓力,以及歐洲急於修復歐美關係的心態。”葉海林說。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則介紹說,“德國這麼做能獲得美國更大的經濟補償,據悉德國還在以經濟援助為誘餌說服格魯吉亞接收這些‘東突’嫌犯。”

  阿爾巴尼亞的尷尬處境

  其實,在德國之前,早已有一個歐洲國家因為與美國的利益交換而接收了部分“東突”分子,這就是阿爾巴尼亞。

  有的出逃,有的離婚,基本上都難以融入當地社會,這就是5名被從美國關塔那摩監獄“接收”到阿爾巴尼亞的“東突”分子的尷尬生活。即便如此,該國總理貝裏沙8日仍表示願意再次接收關塔那摩釋放的恐怖嫌犯。

  從2006年5月“落戶”阿爾巴尼亞,差不多三年過去了,這5人花招頻出,其中一人於2007年11月借到瑞典出席人權會議的機會,申請避難滯留不歸。另有兩人已經宣佈同在中國的妻子離婚。還有一個領頭的“新聞發言人”叫阿布.卡西姆,不時叫嚷中國“迫害”他們。

  這幾個“東突”分子剛到地拉那時,幾個人留著大鬍子的樣子人見人怕,雖然後來剃掉了鬍鬚,但仍難消除民眾對他們的疑慮。他們的美國律師威利特也公然向外界表示:“這些人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又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所以基本上沒有出路。”

  據當地媒體報道說,這幾個“東突”分子最近表示,“希望奧巴馬跟阿爾巴尼亞打個招呼,關照一下,因為這個國家尚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困線以下。”

  “阿爾巴尼亞渴望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以及獲得美國的支援加入北約。”李偉說,加入北約的願望已於去年4月實現,現在阿爾巴尼亞竟然又有相關表態,這5個人的經歷早已證明“東突”分子在阿爾巴尼亞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