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移民赴加拿大坐月子風波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8 10:12:03  


大陸移民李氏夫婦。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自古以來,生兒育女被華人視為傳宗接代的大事,產婦“坐月子”亦是關系到今後母親和孩子終身健康的重要一環。有產婦坐月子的人家,因添丁加口,莫不隆重其事,喜氣洋洋。然而,今年剛開年,大陸移民李氏夫婦在加拿大列治文一家“月子中心”生女兒,坐月子,卻坐出了一場悲劇,以至於讓產婦李太太發出了“這輩子都不要再來加拿大”的哀嘆!

  據加拿大《環球華報》報道,這起事件牽涉到移民夫婦、月子中心、醫院、警方和兒童廳等方方面面,亦帶出了華人文化傳統、西方教養理念以及加國相關法律制度之間的矛盾衝突,引人關注,催人反思。 

  “坐月子”事件始末 

  李先生是法律專業人士,2004年以技術移民抵達安省漢普頓(Hamilton),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與太太便回流北京。二人育有一名6歲的女兒,去年太太再度懷孕,夫婦倆就開始籌備第二胎到溫哥華生產,准備了幾十萬元來迎接第二名女兒。 

  李先生在大陸的同事介紹他們可以選擇在生產後住在“月子中心”,養好身子,才回中國。李先生於是從網上找到列治文一家月子中心。待產每個月的費用是2000元,生產後每個月是4000元,以孕婦一人計算,假如期間有家人一起短住,并不額外收費。

  李太太在去年10月28日到月子中心,嬰兒在12月21日出生,數日後,丈夫帶6歲的大女兒一起過來看太太,順便帶大女兒去嘗嘗滑雪,全家計劃在2月初回國。 

  當一切都非常美好的時候,1月17日上午,嬰兒被月子中心人員接走,晚上7時多送回的時候,員工說剛替嬰兒洗完澡。李先生夫婦此時看到嬰兒手一直發抖,皮膚都是紅紅的,之後,在媽媽抱了一下後,嬰兒很快就睡著了,兩人只是奇怪嬰兒為何這麼困,也沒想到其它的。數小時後,他們發現嬰兒的頭有點歪,隱隱覺得不尋常,於是趕緊送去列治文醫院。醫院方面隨即將嬰兒轉送溫哥華兒童醫院,醫護立即幫嬰兒進行電腦掃描,證實嬰兒腦部受傷。 

  醫生按例通報警方及兒童廳。當局懷疑有人虐待嬰兒,因此不由分說,將李先生的大女兒、月子中心東主的兩名小女兒等,全部帶走,接受省府“保護”,後來,她們被送往一個寄養家庭去,據說這個家庭也是華裔。李先生說,他們全面配合警方的調查,對警方的提問有問必答,因為他們只是希望盡快澄清此事,讓一家人可以團聚。

  兩人記得,當日向他們問話第一句就是問,是否因為嬰兒不是男的,夫婦二人重男輕女,所以打女兒。李太說,這種說法簡直是荒謬,他們早就知道懷的是女兒,如果不喜歡她,怎會花幾十萬元人民幣、千辛萬苦地到加拿大產下她?李太太心疼地說,自從大女兒被帶走後,他們只能在星期一、三、五見她,而且必須要有社工在場監視,每次一小時,“就像監獄探監一樣。” 

  更讓夫婦不安的是,他們探訪大女兒的時候,女兒言語間透露了一些在寄養家庭被欺負的情況,在場的社工也是很緊張地問女兒問題,但再下去就不讓兩人與女兒說話了。兒童廳、社工等無論如何也不肯讓他們再見女兒。父母於是希望將女兒即晚從寄養家庭取走,放到朋友的家,但同樣被兒童廳拒絕,他們只答應會換過一個寄養家庭。 

  整個事件讓李氏夫婦做夢也想不到,一場“坐月子”,會弄成大女兒不能見、剛出生的嬰兒不能抱的悲劇。李太太狠狠地說:“我一生所遭遇的不幸事情,全都在過去一個月經歷過了!”<nextpage<
  此案非個別事件 

  中僑互助會家庭及青少年輔導服務部經理金佩玲說,類似事件引發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他們。因類似情況經由兒童廳轉介到中僑接受輔導的華人父母,每年都會有40至50個,約占該服務部一年里給予系統輔導的案子總數的10%。從該部們接觸的案例來看,多數情況都不屬於父母蓄意虐待孩子,而是愛子心切、恨鐵不成鋼而引發的親子關系問題。而且,一般人們都會想當然地認為,發生這種事兒的都是新移民家庭,“其實不見得是這樣”。 

  金佩玲介紹說,類似情況在新老移民家庭都會發生,只是原因不同。新移民多是因為對加國法律規定不了解,而老移民家庭出現這類事兒,則是東西方傳統文化對立衝突的體現。在老移民家里,孩子多年來受到全套西方式的教育,有的更完全是在加國出生,在本地成長,雖說長著一副“東方臉”,但骨子里,無論是思維方式、思想理念,還是行為標准,都已全盤西化,可是他們的父母,亦即那些老移民,仍信守著根深蒂固的東方價值觀和育兒教子方式,當兩代人完全不同的理念發生激烈對撞時,就容易發生在西方人眼中看來是虐待與反抗的事件。 

  兒童廳做法惹爭議

  事件傳出後,不少華裔民衆對李氏夫婦的遭遇表示了極大的同情,認為兒童廳在沒有完全調查清楚的情況下,強行帶走孩子,太不盡人情,做的過了頭。 

  時事評論員區澤光指,兒童廳的出發點是保護兒童,在事發現場,涉事雙方往往爭執不下,到場工作人員不可能即時准確地判斷出誰是誰非,只可能本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原則,設想有可能是李氏夫婦的過錯,而萬一這個設想成立,那麼他們的大女兒當然也就是潛在的有可能受到傷害的人,因此,以萬全之計,兒童廳工作人員在假設孩子處於危險之中的情況下,先把孩子帶離,回頭再逐步了解詳情,如果證實確屬誤會,孩子父母沒有虐待孩子的傾向,再將孩子歸還。總之,歐澤光認為,從大的方面說,兒童廳是依規行事,以兒童的安全為首要考慮點,這種保護兒童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區澤光又指,兒童廳具體操作方法,有值得檢討之處。雖然兒童廳選擇兒童寄養家庭有一套程序條件等等。但是目前由於寄養家庭不足,供不應求,導致明確規定的程序,執行起來走了樣,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為覓得寄養家庭,降低標准;二是讓合乎資格的家庭同時照顧多個孩子,這樣就造成寄養水平降低。 

  金佩玲亦說,通常遇到這類案子,警方和兒童廳都是只要稍有懷疑,就不由分說,先把孩子帶走,以免不測。問題是警方和兒童廳隨後需要多長時間做調查,孩子何時才能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誰也說不准。一方面,那些被誤會了的父母,他們會覺得很不公平,很冤枉;另一方面,孩子去到一個寄養家庭,在突如其來、完全陌生的新環境里不見得開心,會有不安全感,出現焦慮、孤僻等情緒,而且外人難以知道寄養家庭是否真心疼孩子,那些年幼的孩子也不知怎麼投訴和往哪里投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