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報:馬英九應該出席民進黨“國是會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9 09:41:41  


  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社論說,民進黨與台聯將在周末舉行“民間‘國是’會議”,蔡英文主席邀請馬英九與會;並謂:“如果馬‘總統’不來,就是拒絕人民心聲。”“倘若馬政府不聆聽民意,群眾運動將很難避免。”

  蔡主席的話雖略嫌霸氣,也不無威脅之意,而此次會議究竟能達成多少預期目標,甚至有沒有所謂的預期目標,也仍令人存疑;但即便如此,我們仍建議馬英九:民進黨既已遞出邀請函,馬英九即何妨堂堂皇皇欣然赴會,展現領導人廓然大公的氣度與高度。

  十九年前,李登輝為回應民間改革期望,並欲藉民意壓制國民黨內的保守勢力,曾首度召開“國是”會議;當時民進黨內部為了應否參加也曾有過激烈爭論,最後黃信介等溫和派人士答應與會,邱義仁等主張體制外路線者則強烈反對。

  社論指,當年參加“國是”會議的朝野人士,理念未盡相同,終極目標也可能有異,但在民主化改革的共同認知前提下,卻讓那次“國是”會議變成了改革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動機,推動完成了“總統直選”等重大的“憲政”改革工作。

  繼任的陳水扁雖未召開過“國是”會議,但他任內舉辦的兩次“全國”財經會議,目的即在仿效李登輝,以廣邀朝野人士出席會議的形式回應民意對他拚經濟的呼籲。但陳水扁在會後卻背棄了民意期待,兩次財經會議幾乎無一項決議落實,兩岸直航三通等重大共識,擱置了八年後才由馬英九政府逐一實現,二次金改更成為扁政府遺留下來的大爛攤子。

  前兩任“總統”為討論“國是”而召開大型會議,雖在當時與後來都有不同評價;對“國是”會議這個政治儀式到底能有多少實質功能,也一向有仁智之見;但台灣現今處於百年罕遇的社會經濟困境,期許朝野攜手可謂比任何時候更加迫切,因此我們建議馬英九能出席民間“國是”會議。理由有五點:

  其一,所謂的“國是”會議,本應由執政的政府領導人號召籌辦,並主動向在野黨伸出和解之手;但民進黨現在既已主動舉辦,並公開邀請馬英九與會,馬英九若能借力使力,應邀出席,亦可將此次會議提升至“國家”民主機制的高度。既不會因婉拒失禮而落人話柄,又可展現“國家元首”願意聆聽多元民意的民主風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