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旅日華人二代在考學季節拼殺:努力競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11:31:01  


 
  華人子女奮戰私立中學、高中考場

  一般說,日本的小學和中學大部分是公立的或國立的,私立的小學和中學分別只占0.8%和6.3%。因小學和中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公立學校的學費和課本費都是免費的,而私立中學要交納昂貴的學費。華人子女考私立中學,不再是鳳毛麟角,而是華人社會的平常事。

  據統計,到2008年底,在日華人隊伍已達70萬人左右,當然華人子女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少年隊伍。其中40%的華人子女是在日本出生,60%的孩子是在幼兒到高中時期隨父母來日的。這批中小學生中90%以上都在日本各地的公立中小學讀書,但在華人集中的地區,華人子女上私立中學讀書的人數較多,比例也遠遠高過日本社會的平均值。如在埼玉縣川口市的芝園團地,華人居民占30%左右,當地適齡的華人子女,有三分之二都入讀了私立中學。比例之高令人驚訝。

  一位在私塾任教的日本老師表示,他接觸過考私立中學的華人子女很多,感到和日本的家庭一樣,華人家庭重視子女教育的也很多,如日本有很多“教育媽媽”就是圍繞著教育孩子打轉轉,送孩子學各種技能,考私立更是重點中的重點。這和中國家庭的“望子成龍”一樣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甚至是把自己的夢想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在他的印象中,華人家長在對孩子學習上,更舍得投入,一擲千金,但對日本學校的特色缺乏了解,孩子擇校時,只注重學校的偏差值、升學率,對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特色、學校的特點等等了解不够,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也不够關心。

  但華人子女與日本同學則看不出什麼區別,無論是語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一樣。如果非要找出區別的話,就是有的人有著一個中國名字,大部分的華人子女都會說或聽得懂中文,但如果不是特別提出來,沒人注意。所有的孩子大家都一樣,孩子在日本長大,在日本受教育,就已經融在了日本社會裡,這裡考學的競爭,無論是考中學、考高中還是考大學,都是主流競爭。

  但一位對日本華人社會頗有研究的社會學者對華人子女考學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看法。這位學者認為,以80年代後來日本求學工作的新華人為主的華人社群為例,對子女教育顯然比社會平均人群更加重視,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這批新華人是中國社會的佼佼者,這批人中的大部分,出國前都受過大學或大專教育,這在當時升學率只有10%左右的中國社會,無疑是社會的精英,對教育有更深的認識。特別是這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因而這批人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會更舍得投入精力和財力,因為兒時的教育關系到一生的生命質量。第二,中國社會中獨生子女群的存在。由於經濟的飛速發展,由於社會上跟風、攀比現象普遍存在,中國城市人群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比例較高。這也會影響到海外華人對子女教育的投入。如國內孩子功課緊,學習強度大,海外華人就會想,若孩子在日本的學習不抓緊,以後回國跟不上怎麼辦?為了孩子不落在國內孩子的後面,要加大孩子學習的力度,有這種想法的華人也為數不少。第三,移民團體對融入主流社會的渴望。由於文化不同,第一代移民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多大的成績,可以在大公司、社會要害部門工作,但從思想上被接受和生活上融入主流社會群體卻很難,移民社群總有一種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邊緣感、寂寞感,渴望融入主流社會,從而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在起步階段就不輸給別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