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時:范蘭欽事件不宜追殺下去 網路獵巫可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8 10:14:08  


  中評社台北3月1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台灣是個多元社會,多元意味著可以激盪出許多火花,也可能意味著對立衝突;究竟是產生正面能量,抑或製造負面殺傷力,全看我們願不願意堅持尊重、包容與維護和諧。 

  社論說,連日來不斷成為部分媒體炒作的“范蘭欽事件”,當中固然有刻意煽動族群對立的成分,但也同時涉及了網路言論自由的空間,以及公務員的言行分際問題。全部攪和在一起,容易把是非黑白全部混為一談,應該一碼歸一碼地說清楚。 

  首先,郭冠英以本名發表在報端的文章,說到小時候去圓環吃蚵仔煎的美食經驗時,自嘲地說“我們是高級的外省人哦,不知怎會是一個本省伯伯帶我來台北…”這句“高級外省人”被綠營揪出來痛打,認為是外省族群歧視本省族群的佐證。郭冠英雖然回台說明,並且對文章對青商會帶來紛擾而道歉,但仍然認為該用語只是在自我調侃,並無歧視本省之惡意。 

  坦白說,看完全文會發現,該文除了一個小調侃之外,其餘全無任何輕視台灣的文字。不過,即使如此,“高級外省人”用語也反映了一個長久存在於台灣的社會背景,亦即當時不少外省族群是有相對於本省族群的優越感,這種生活中點點滴滴有形無形的歧視,對本省族群的感情與自尊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憤恨至今未消,而部分外省族群有時對此也確實較缺乏反省、敏感、自我警惕與自我約束。 

  至於“范蘭欽”部落格裡的文章,則更辛辣得多,統獨的政治立場也更為直接。明顯的,這個名字是“泛藍親”的代稱,立場傾藍甚至親中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從網路部落格匿名文章的遣詞用字一一去比對本人到底是誰,以抽絲剝繭如偵辦網路犯罪的辦案手法去追查真正的作者,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又是否會影響網路的言論自由空間,卻是很值得商榷的。 

  社論指,網路空間最可貴、但或許也最令人頭痛的,是躲在無數匿名背後的不羈自由。網路上、論壇上、部落格裡,太多人隱藏起自己的真實名字身分,做出在日常禮教與環境拘束下絕對不會有的言行。偏激的立場、惡毒的批判、無厘頭的搗亂、赤裸裸的慾望,都可以奔放宣洩。電腦一關,大家又恢復了文質彬彬。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