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彭清華談中華復興:YesWeCan(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09:23:01  


  中評社香港3月27日電/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副主任彭清華昨日在青協舉辦的“祝福祖國”青年學生專題分享會上,以《認識祖國 把握機遇》為題發表演講,鼓勵香港學子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多地了解國家,關心國家,熱愛國家,服務國家,在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王博士,各位嘉賓、各位同學: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祝福祖國”系列活動,著力培養青年學生的國家觀念和責任意識,很有意義。看到同學們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孔,我想起了自己3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我在想,那時,我最大的願望是甚麼呢?是有一張平靜的書桌。因為,當時中國內地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歲月,很多學校不能正常上課,高考制度也被取消,上大學只是一個非常渺茫的奢望。再往前30多年,也就是我父親十七、八歲的時候,他最大的願望是甚麼呢?我常聽他說,是能吃飽肚子。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他只念了幾年私塾。現在,我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她最大的願望是甚麼呢?是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因為她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可以出去留學,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可以有更好的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我所講的三代人的不同願望,其實折射出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三個不同的年代:新中國成立前的戰爭年代、“文革”年代和改革開放年代。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青年人的命運始終是與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自覺不自覺、意識到或者沒意識到,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我們每一個公民都屬於自己的祖國,國家觀念是一種最基本的觀念,民族感情是一種最聖潔的感情,社會責任是一種最崇高的責任。 

  熱愛祖國,祝福祖國,需要更多地了解祖國,認識祖國。我們國家大,歷史久遠,需要了解的東西很多。這裡我給同學們介紹4組數字,希望能幫助大家對我們的基本國情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一是,我們國家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地球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居住在中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只有 4.5億人口。到1974年達到9億,25年翻了一番。從80年代初開始,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步降了下來,30年少生了4億人,接近美國和俄羅斯人口的總和。現在我國每年出生人口約1600萬,新增人口近700萬,大體相當於一年增加一個香港的人口。我國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和睦相處。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人口總數超過1億,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幾千人。我們討論國家任何問題,都不能脫離13億人口這樣一個基本國情。 

  二是,我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還有被稱為藍色國土的廣闊海域。陸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三,相當於25個日本或者39個英國的面積。東西橫跨5個時區,南北縱跨5個氣候帶。既有遼闊的海洋,又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山脈。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夏天上西藏去賞雪。我們的國土面積雖大,但可耕地面積有限。到去年末,我國人均佔有耕地1.37畝,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是,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文明史的國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我們的祖先以勤勞和智慧,創造了極其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開啟了人類科技文明的先河。以孔子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哲學思想,對世界思想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歷史上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寶庫。中國的書法、繪畫、戲曲、陶瓷以及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充滿了東方藝術的魅力。由“貞觀之治”開創的大唐盛世到清朝初期“康乾盛世”的上千年間,中國在世界上曾獨領風騷。中華文明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典型的東方特徵,成為世界文明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新中國成立至今只有60年,從這個意義上說,還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這60年大體可以分為兩個30年。前30年,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後30年,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中,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和尊嚴可言。而今天,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世界第二,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三。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快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4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7倍。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規模躍居世界之首。隨著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的實施,中國已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重要一員。有的同學可能看過不久前拍攝的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1932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只有劉長春一名運動員,從洛杉磯回國的路費還要靠當地華僑募集。斗轉星移,70多年過去,去年我國成功舉辦了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稱之為“真正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奪得51枚金牌雄踞榜首。撫今追昔,全世界炎黃子孫怎能不感慨萬千,為自己偉大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公認,但對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進程、發展前景等,則存在各種不同看法。有的人視中國的發展為洪水猛獸,“中國威脅論”一度甚囂塵上。近一個時期,又有人刻意唱衰中國,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的發展進程將嚴重受阻,甚至發生逆轉。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這裡,我想談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同學們分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