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軍稱解放軍缺乏實戰經驗很難評估其作戰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8 10:37:00  


09年中國軍力報告附圖:中國防空導彈、巡航導彈攻擊範圍示意圖。
  美國當地時間25日下午,美國國防部公布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妄評中國軍力發展。本文為美國軍力報告節選內容。

  第二章:中國軍事戰略與軍事理論

  “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概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論家們已經制定了一個以改革為主導的框架學說,打造一支能够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部隊。通過汲取國外的軍事經驗,特別是美國主導的系列戰爭,包括“持久自由行動”與“伊拉克自由行動”,借鑒蘇聯與俄羅斯的軍事理論,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歷史,中國正在追求整個中國武裝部隊的轉型。中國軍事改革速度與規模是廣泛而全面的。不過,解放軍依然未得到過現代戰爭的驗證。這種缺乏經驗使得外界對解放軍在學說方面的進展評估變得複雜。同樣的,在中國也很難對其軍力進行自我評估,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文職領導人必須依賴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的建議,或從脫離現代戰場的“科學的”的作戰模式中找到答案。

  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並沒有公布一個與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或國家軍事戰略類似的軍事戰略指導方針。因此,外界觀察家很少能够直接觀察到推動中國軍事建設的戰略概念、中國領導人對使用武力的想法,或是能够形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力量結構或軍事理論的應急規劃。權威分析家的講話與文件暗示出中國依靠被稱為“新時期國家軍事戰略方針”的總體原則與指導方針,規劃並管理武裝部隊的發展與應用。不過,2008年國防白皮書並沒有可供外界詳細審查“指導方針”的內容。

  學術研究暗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導方針”出台時間可上溯到1993年。這反映出了1991年海灣戰爭與蘇聯解體對中共的軍事戰略思想的影響。最近對“指導方針”的修訂似乎反映出了中國對安全環境與戰爭特點的理解加深,融入了中國從其軍事現代化過程中汲取到的經驗教訓,強調打造一支能够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導方針”的“積極防禦”是一種防禦性軍事戰略,中國不會發起戰爭或打侵略性戰爭,只會為保衛國家主權與領土而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2000)中寫道,一旦敵對行動開始,積極防禦的本質就是主動殲敵……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軍事行動重點則是主動積極進攻。只有這樣,積極防禦的戰略目標才能够實現。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美國與盟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進行了研究,目前全軍已就此開展了廣泛的討論。其傳統地面戰側重於消耗並殲滅敵軍。利用“信息加火力”的新模式將地面部隊視為聯合部隊中組成部分,側重於快速占領關鍵戰略目標並穩定戰局。雖然當前這種辯論不可能會撼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導思想,但未來卻有這種可能。

  除發展“殲滅”敵軍的能力之外,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正在探索有限度的使用武力的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理稱這些情況包括“非戰爭”武力應用——這是對政治高壓的擴充。1995年與1996年在台灣海峽的兩栖演習和導彈試射就是“非戰爭”武力應用的實例。有限度的使用武力的情況包括空襲和導彈襲擊、鎖定敵人領導者攻擊和破壞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