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證券報:中國創業板順勢而生 任重道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1 11:56:40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中國證券報今天社評說,中國證監會3月31日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證券市場醞釀時間最長的創新舉措終於啟動。在全球經濟深陷寒潮、金融體系潰不成軍之際,中國推出創業板看似逆勢而動,但審視中國經濟現實情況和資本市場發展狀況,此舉是實實在在的順勢而為。

  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經濟當前的要務是在抵禦外部危機侵襲的過程中“促轉型、調結構”,擺脫粗獷模式,保證下一輪增長的動力和質量。如果說,過去十年中國資本市場主要是支持大型國有企業改製、發展的話,而今,它需要服務于自主創新的國家戰略,向促進經濟轉型、推進產業升級的功能傾斜,發現並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版”創業板的誕生,就是為實現此目標而打造的一隻引擎。

  事實上,中國創業板于上世紀末破題,其深層原因便是對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擔憂,當時市場憧憬有個“高科技板”引領產業升級。在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後,構想未成現實。回頭來看,當時我們對創業板市場特性的認識尚不充分,中國股市的發育狀況、監管水平也與之難說匹配。尤其是在當時機構投資者嚴重缺失、投機炒作大行其道的市場中,許多草草拼裝的“創新”企業,確實抱著“一夜暴富”之目的。彼時如果倉促上馬,其後果並不難料。

  社評指,十年後的今天,中國設立創業板的市場基礎日益堅實。如今,中小企業數量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8%,貢獻了60%的GDP,為全社會提供了75%的就業機會,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更重要的是,其中大量的成長型創新企業,他們規模雖小,但創造和汲取新技術的速度快,市場適應性強,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一個群體。但在這類企業需要擴大規模的過程中,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銀行因畏懼這些規模小、時間短的企業風險太高而“惜貸”;另一方面,創新型企業原本最適合進行股權融資,但主板門檻高,按現行標準很難上市。這一切,大大制約了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一些公司不得不轉道海外市場融資。

  推出創業板,不但為創業企業打開了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通道,也為有風險承受力的社會資金增加了投資渠道。有了這樣一個融資平台,不但能扶植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可發揮示範、放大效應,拉動更多民間投資來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這也有利於緩解就業難題。

  社評認為,當前中國啟動創業板的有利因素很多。首先是企業資源豐富,有條件持續優中選優地篩選上市公司,提振市場信心。另外,深交所根據“創業板分步走”指導思想推出的中小企業板,運作5年效果良好。目前已有273家中小企業上市,至2008年整體主營收入和淨利潤年均增長30%以上,明顯超過主板公司。中小企業、創投、券商、中介機構、投資者已形成一個高效的“有機生態圈”,監管機構也積累了豐富的監管經驗。

  當然,也必須看到海外創業板敗多勝少的殘酷現實,建設一個新市場之路絕非坦途,中國創業板亦可謂疑難不少:在已經有了主板和中小企業板的情況下,創業板如何彰顯“創新”特色,而非僅簡單地降低一級上市門檻?在給創業投資提供一個退出渠道的同時,如何避免其成為“套現者樂園”?在充分揭示創業板市場高風險特性的同時,又如何從制度上遏制極端投機情況的發生?這一切,相信在隨後的制度細則中會有對策,但這些問題將長期考驗中國創業板。

  任何金融創新都意味著風險,絕不可能“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只要審慎權衡,利明顯大於害,就應抓住時機果斷推行,中國啟動創業板正是適時的明智之舉。縱觀金融歷史,在股市相對低位階段,往往是實施創新的較好時期。目前A股市場經過深幅調整後,估值漸趨合理,在創業板相關辦法公佈後,市場並未出現一些人預想的“擴容恐慌”,這算開了一個好頭。經過十年時間的論證和探索,中國創業板穩健起步,值得期待。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