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特區青年應立志承傳“五四”薪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5 10:24:40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特區青年應立志承傳‘五四’薪火”的社評說,昨日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出席;特區政府也在金紫荊廣場舉行了升旗儀式,各界青年及學生代表參加。

  社評指出,昨日,本港各級學校,有多少家舉行了有關“五四”的紀念活動,無從知曉,大概教育當局也不會作這方面的統計,但相信還是有不少熱心、盡責的校長、老師在早會或國文、歷史的課堂上向學生們提到了“五四”。這就是十分值得欣慰和肯定的。在絕大部分中國人,包括港人心目中,“五四運動”是一場了不起的愛國民主運動,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幾近一個世紀以前,手無寸鐵的北大學生,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走上街頭,喊出了“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口號,青年大學生憤怒、正義的呼聲,不僅“喊停”了本來準備在“巴黎和會”“租借山東”條約上簽字的北洋政府,而且喚醒了全國青年、國民的熱血與良知,一場由知識分子、青年學生領頭的,以民主、科學為圭臬的愛國進步群眾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風起雲湧,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社評稱,九十年來,儘管回歸前港英殖民政府對中國近代史、對“五四運動”盡量少提甚至不提,但是,“五四運動”的薪火在港人社會中並未熄滅。回歸後,自首任特首董建華到現任特首曾蔭權,對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和歷史文化承傳,包括紀念“五四”,同樣都是高度關注和重視的。“五四”是中國青年愛國思想和文化的根,不想特區年輕人變成“無根一代”,“五四”的旗幟就不能倒。

  而在紀念“五四”九十周年之際,本港一些論者提出了“要民主還是要愛國”,以至“‘德先生’和‘賽先生’今不如昔”等說法。這些所謂“評價”都是謬誤和存心誤導青年的。

  發生在九十年前的“五四運動”,當然有很多不同層面的出發點和內涵,包括反對顢頇無能的北洋軍閥政府、反對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至“打倒孔家店”和提倡白話文的新文化運動,但不論千條萬條,是政治層面還是文化層面,說到底都是一個“強國”的問題,在當時積弱、貧窮、落後的中國,民主、科學、文化……一切問題都不能孤立和割裂。因此,今天特區某些人打著紀念“五四”的旗號,但卻指責今天的中國,只講發展經濟而無民主,甚至“民主倒退”,並不是對“五四”精神真正的尊重與發揚。可以想像,當年“五四”先驅,看到今日一個已經初步建成繁榮富強、民主法治的中國,看到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可以發揮聰明才智,在良好的學習條件下成長、建設強大的祖國,他們將會感到多麼欣慰與自豪的。可以說,當年“五四運動”追求強國、平等、民主、科學與進步的理想,今天在神州大地已經實現。

  社評又說,當然,今天特區青年學生,不僅需要正確認知更多有關當年“五四運動”的史實,更重要的,是要從今天起確立做一個當代中國青年、特區青年的遠大理想和正確目標;青春、熱血是無價的,但只有將之與國家前途和社會民眾利益結合起來,才會更有價值和意義,追求民主、實踐科學的理想也才會有機會最終得到實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