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甲流“輸入”壓力大 口岸檢測要加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4 10:16:11  


  中評社香港5月14日電/本港昨日出現第二例確診甲型流感。

  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甲流‘輸入’壓力大 口岸檢測要加強”的社評說,和首例墨西哥籍旅客不同,此名次例患者,是一名香港居民,日前偕友人赴美國三藩市、拉斯維加斯遊玩,在旅途中“中招”。

  社評指出,值得慶幸的是,該名次例港人,在航機上已感不適,前天抵港後立即到機場診所求醫,旋即被轉送瑪嘉烈醫院隔離觀察,到昨日被確診,過程中沒有離開過機場,也沒有接觸過其他人,因此僅同行友人、接機家人及六名同機乘客要進入麥理浩營接受檢疫隔離,不如首例般要封鎖酒店及幾百人隔離。

  社評表示,迄今為止,本港出現的兩例確診,均為“輸入”,顯示社區防線仍能守得住,但隨著入口個案的增加,社區防線早晚失守難免。就如昨天的次例患者港人,如果不是在機場已被隔離送院,病毒就會隨他返家以及被帶入社區,以本港居住及工作環境之擠迫,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顯而易見。

  面對更嚴峻挑戰,本港現階段的防疫工作到底該如何及時調整和部署,實屬當務之急,而從事態發展看來,口岸仍是第一關,“嚴防死守”仍是關鍵。

  對兩例的傳入,昨日有專家對口岸體溫監測及健康申報提出質疑;兩例均沒有在機場體溫監測儀器上“現形”確是事實,但不能因此而質疑或放棄“守關”,一來病毒有四十八小時的潛伏期,二來患者發燒可能只屬輕微,但更重要的是加強口岸檢疫措施有助人們提高警覺性,如兩例患者,一個是入住酒店後即自行往醫院求醫,一個是甫下飛機就求診,如果不是有嚴格的口岸檢疫,市民和旅客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警覺性就有可能會放鬆。

  因此,即使首兩例“成功”入境,也不代表出入境監測措施就是無效、多餘,事實是迄今為止,病毒仍被成功阻擋在社區之外,說明口岸防線仍在起作用。但兩例的傳入的確提醒了有關部門,口岸體溫檢測儀器和健康申報表的填報工作確有進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必要,兩例為何可以順利過關需要切實跟進和檢討,特別是次例,患者據稱在彼邦已經喉痛、咳嗽、發燒多日,按說病徵和體溫不正常都已經比較明顯,何以也可以順利過關?

  社評認為,更重要的是,未來一兩個月,是留學生回港和港人外出旅遊度假的高峰,口岸這一關更要守好,否則社區爆發的壓力就會更大甚至無法抵禦。

  而在此一問題上,市民和旅客的自覺和合作十分重要。首、次兩例,兩名患者對疫情均持有比較高的警覺性,感覺不適就自動自覺求診、入院,如此也就得以避免了兩次可能出現的社區傳播,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及時得到保障。正是為己為人,加強警覺和自動自覺都是一件好事。

  針對大批美加留學生即將返港放暑假的情況,本港教育局長孫明揚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昨日均指出,學生在彼邦如已感到不適,就應留在當地診治而不要登機回港,以免“累己累人”。

  社評又說,這一提醒當然重要,但實行起來恐怕有一定困難,特別是美加當地機場口岸均不實施出口檢疫,特區政府為此昨日已向美國衛生當局提出了出口檢測體溫的要求,看來留學生暫時只能“自求多福”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