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訪蘇偉文:滬港須明確定位 避免惡性競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6 00:32:50  


蘇偉文表示,對內地而言,香港的金融業是一塊“不安全”的區域,但正正是因為這種不安全,才是香港的出路。(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記者 霍文蕙、羅德儀)隨著中央明確提出上海於2020年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即掀起有關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到撼動的輿論。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財務系副教授蘇偉文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11年內,上海仍無法趕上香港,但長遠而言上海成為亞洲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是不爭的事實。滬港應加強優勢互補,在磨合的過程中,找到各自的定位,達至互贏。

  蘇偉文提出,香港必須在完善體制、加強與珠三角融合和培訓人才三方面加強推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

  在金融體制上,蘇偉文指出,香港仍是得天獨厚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監管與法制、高自由度、人才以及豐富的金融工具等,滬港之間仍有明顯的差距。只是,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愈益提升,上海無可否認將比香港更有潛力發展成環球金融中心。

  對於一個國家同時發展兩個環球金融中心,蘇偉文認為並無不可,只要兩地都能清晰各自的定位。他說,高自由度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內地政府由於擔心對沖基金、或金融活動過於頻密,會影響到國家體制上的安全,因此對金融業的監管較嚴,創新金融產品不能輕易出台或買賣;此外,即使人民幣兌換自由度進一步開放,內地金融開放度仍難與香港相提並論。

  他表示,政府對金融業的監管是上海難以打開的缺口,因此滬港分工應建基於金融產品的“安全”與“不安全”上,長遠而言,香港應加強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期貨市場及衍生金融工具等;上海則以人民幣業務、現貨產品為主。“對投資者而言,香港的金融業是一塊‘不安全’的區域,但正正是因為這種不安全,才是香港的出路。”

  在腹地方面,蘇偉文強調,服務珠三角是香港金融業的出路,香港必須加強與珠三角的緊密融合。他說,在某個程度上來看,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是長三角與珠三角之爭。發展金融業務對廣東來說也是生存問題,若與香港談不攏,廣東大可另起爐灶,發展自己的金融中心。

  “廣州不需要搞國際金融中心,僅僅是區域性地服務珠三角,已能完成其指標。”蘇偉文認為,若廣東發展自己的金融,香港金融業就會失去實體經濟的服務對象,從而淪為單純對資產的炒賣,發展不能持久。他提出,珠三角地區可考慮取消漫遊費,為粵港兩地金融合作消除龐大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