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世界新聞報》報道說,5月25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並在該國東北部地區發射了3枚短程導彈,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短短兩個月內,相對平靜了一年多的朝核問題,形勢驟然急轉直下。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究竟是美國重視不足和韓國政策轉向,還是國內危機深重的朝鮮再度“出牌”要價,抑或所謂的“棄核”只是朝鮮的戰術姿態?
布什離任前沒抓住機會?
經過六方會談數輪艱苦談判,朝核問題總算在2005年迎來一抹曙光,朝鮮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核計劃。兩年後,朝鮮又同意關閉並封存寧邊核設施,以換取經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
從2008年年初到年中,朝美關係在暗中較量中出現了緩和的跡象。早春2月,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在東平壤大劇場舉行了歷史性的演出。5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從6月開始的一年內向朝鮮提供50萬噸糧食援助。這是美國自2005年起中斷對朝糧援之後,時隔3年重新開始對朝援助。
針對美國方面的示好,朝鮮也顯示了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當年6月,朝鮮炸毀寧邊地區核設施冷卻塔。與之相對的是,美國表示會履行相關承諾,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删除,並且終止對朝適用《敵國貿易法》。
然而接下來,朝核問題再次出現反覆。朝鮮和美國圍繞朝鮮核計劃申報的驗證方法產生根本分歧。一邊是美國把驗證程序當作從“支恐”名單除名的前提;一邊是朝鮮抱怨各方向朝鮮運送援助重油的速度太慢,並且宣布把棄核進程與得到援助的數量掛鈎。
經過多次討價還價後,美朝終於在當年10月就驗證程序達成一致意見,朝鮮順利地摘掉了“支恐”的帽子。然而,雙方對這一共識中的具體內容又出現了分歧。一直到當年12月中旬,六方會談都沒有就驗證程序達成正式協議。對於美國來說,布什總統離任前啟動驗證行動的願望徹底落空。
朝鮮根本不打算“棄核”?
朝鮮的這一戰術,當時被一些分析人士解讀為“有計劃和有步驟的棄核”,目的是觀察美國給出“胡蘿蔔”的誠意。對於此次朝鮮核試驗的原因,有分析認為,新上台的奧巴馬政府還沒有制定出完整的對朝政策,其對朝核問題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及阿富汗、伊拉克問題,美國的“不理睬”讓朝鮮失去了耐心。在國內面臨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的情況下,朝鮮只有通過“更激烈的手段”促使美國跟朝鮮盡快對話。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發展核武器是朝鮮出於國家安全擔憂而採取的一項根本政策,不可能因為經濟援助就放棄,2008年的緩和可能是朝鮮施展的“緩兵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