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4萬億工程採購涉歧視國貨 發改委擬制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09:00:33  


 
  國家發改委不經意間所流露出的“歧視國貨”說,恰恰反映了眼下政府採購的現狀。

  國貨在招投標中遭受歧視

  針對國家發改委提出的裝備製造業在招標採購中存在的歧視問題,陸仁琪感同身受。

  “這種歧視指的是一些裝備製造業的用戶在招標的標書中明確寫上‘曾經有生產和使用業績’,也就是要求國內企業不僅有製造能力,而且還有製造的經驗和用戶的使用經歷,這就在客觀上給國內裝備製造企業設立了一個門檻,把這些國內企業擋在了門外。因為我國的裝備製造業領域原來是空白的,並沒有這方面的業績,這樣就限制住了國內的自主品牌的使用。” 陸仁琪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這些做法明顯違反相關法規,必須採取堅決措施予以制止。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金融危機以來,機械工業產銷情況和發展態勢並不樂觀。目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管理的汽車、建工設備、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保機械等13個大行業中,除了個別行業有增長外,總的增速呈下滑趨勢,今年1至4月下滑了21%。

  “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減少,外需不夠。這就需要用擴大國內需求來轉移原來國際上的產能。”陸仁琪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他們寄希望拉動內需的4萬億投入以後,可以讓裝備製造業在國內進行採購,以改變該行業業績下滑的趨勢。

  但是目前4萬億採購大單中,用戶歧視國內裝備製造企業的現象,卻很讓她憂慮。

  “目前裝備製造業的用戶在國內的一些重大裝備跟國外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還是願意使用國外的產品。這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包括我們內部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企業內部生產的機床,要是給內部的汽車廠用,汽車廠也是有點疑惑,他們也是希望用進口的國外的成套生產線,甚至汽車上面的磨具,他們也都希望是進口磨具。”陸仁琪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