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4萬億工程採購涉歧視國貨 發改委擬制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09:00:33  


 
  “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政策。” 陸仁琪一針見血地指出,首先,由於人民幣升值,從價格上買外貨也不見得比國貨貴多少,在價格上國內產品並沒占多少優勢;其次,對於進口的一些設備,有的是符合我國給予鼓勵進口目錄的,按政策規定可以享受免稅。對用戶來說,既能享受免稅,又能享受政府的進口補貼,當然就選擇用國外產品了。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歧視國內裝備製造業產品的現狀。” 陸仁琪副會長告訴記者,要改變這種現狀,國家要從政策上進行調整,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門對政府採購要進行監督。

  6月4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等9個部委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

  通知還要求,政府投資項目屬於政府採購的,除需要採購的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等法定情形外,應當採購本國產品。確需採購進口產品的,必須在採購活動開展前,按照國家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

  “發改委發文強調優先購買國貨,是非常合適宜的,尤其對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有利。”陸仁琪說。

  但是,官方文件強調優先購買國貨,會不會導致國際上所謂的“貿易保護”嫌疑?

  專家建議:“政府首購國貨”

  “對優先採購本國產品要有硬性規定。這是國際慣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貿易保護。” 財政部《中國政府採購》雜誌社社長王曉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

  王曉光向記者分析,各國的《政府採購法》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向著本國的產品,如《美國購買法》規定政府採購必須至少購買50%國內原材料和產品。澳大利亞對環境產品採購更嚴格,以國家安全、保護環境為由,禁止或限制外國供應商進入本國政府採購市場。

  “我國政府採購對洋貨的必要設限是應該的,而且也是跟《政府採購法》相吻合的。”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我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採購法》第十條規定:政府採購應當採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及其相關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中,國產設備採購比例一般不得低於總價值的60%。

  然而遺憾的是,從採購活動的現實來看,這些規定並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

  “目前看外貨在中國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國內的汽車自主品牌入圍政府採購的‘綠色清單’都很難。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採購專揀洋貨買,揀貴的買,甚至公開拒絕國貨。”王曉光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是:當一種高新技術產品初次投放市場時,用戶為了保險起見,一般是不會主動購買的。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歧視國貨的現象,陸仁琪提出了“政府首購國貨”的觀點。

  “針對國內的首台首創產品,國家應該建立信用保險的機制,應該通過招投標給予一些勉勵機制,比如給予使用首台首創產品的用戶以適當補貼,使得用戶能夠大膽地使用國產的自主品牌裝備。”陸仁琪認為,國內首台首創產品,更需要政府採購予以扶持,政府通過優先購進、優先使用的示範效應,可以促進社會消費,否則即便國貨再好,也難有市場競爭力。

  《中國經濟周刊》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專門研究起草有關政策文件,堅決制止限制國產設備使用做法,維護公平競爭的招投標市場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