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紐時:選舉以外 伊朗人謀求更激進的變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3 15:29:37  


湯馬斯.弗里曼指出,穆薩維的支持者期望伊朗出變革。圖為一名參加伊朗總統選舉投票的選民在投票站按手印。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伊朗12日舉總統大選,伊朗官方媒體在13日宣布內賈德高票連任,打破選前預測。選前大熱門人選穆薩維直指選舉舞弊,要求推翻選舉結果,大量支持者上街示威。大選結果連日來受到多方質疑,三位敗選候選人列出大選中的646處違規。伊朗憲監會表示有50個城市的選票超過了法定的數字,超額的選票有300多萬張。

  面對種種質疑,《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弗里曼(Thomas L. Friedman)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伊朗當前出現的動亂非常罕見。在石油蘊藏量豐富的中東,往往是借石油和武力出政權,歷史上透過人民力量來推翻政權的中東國家只有伊朗一個。弗里曼認為,支持薩穆維的人民一方面希望薩穆維能當選,是透過一場全民投票與現政權對抗。文章摘譯如下:

  伊朗自大選後爆發的動亂是很值得關注,是罕見之中的罕見,比沙地亞拉伯下雪更為罕見,比在撒哈拉玩滑浪更不尋常。

  為甚麼是不尋常?因為在中東國家裡,往往是石油桶子和槍桿子裡出政權,這組合是難以被推翻的。

  中東蘊藏大量石油,是使民主難以在當地萌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如黎巴嫩等幾個沒有石油的國家以外。當國王或者是獨裁者掌權後,他們便會透過排除異己、借石油利潤建立堅固的防衛等方式來鞏固政權。

  在中東歷史上,只有一個石油政權過人民革命而不是透過軍事政變所推翻的,那個國家就是伊朗。

  1979年,由伊斯蘭革命先鋒霍梅尼的領導下,伊朗人民與伊朗國王抗爭。伊朗國王控制軍隊、情報機關、秘密警察以及石油有關的利益。然而,當時大批人民無懼槍彈,佔據街頭,公然與政權對抗,伊朗王國最終被推翻。

  伊斯蘭革命從伊朗王國的破亡中吸收經驗,透過石油帶來的豐厚收益來鞏固政權。伊朗是世界第五大產油國,每日以約70美元的價格對外輸出210萬桶石油,所得利潤為大量人民購入房子,提供政府工作,提供糧食和石油補助,並透過石油收益來建立龐大的軍隊,包括革命軍和巴斯基(Basij)民兵,以鞏固權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